三、固體廢物處理能力增強
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三部分。雞西市投入大量資金,興建了垃圾處理廠和醫療垃圾處置中心,加大垃圾綜合處理能力,使雞西市的固體廢物處理能力增強,減少了對周邊環境的污染。
1.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情況。“十一五”期間,雞西市大力提倡發展循環經濟,實施資源綜合利用系列工程,加大城市垃圾綜合處理能力,對工業固體廢物實行“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提高了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水平,減少排放對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影響。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857萬噸,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率達到95.60%,綜合利用率為44.66%。
2.危險廢物處理情況。危險廢物主要源于醫療衛生行業,過去主要采取以焚燒、消毒后填埋為主的處置方式,“十一五”期間,雞西市加大了醫療垃圾處置工作的力度,市醫療垃圾處置中心建成,縣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基本實現了集中處置,城區醫療廢物處置率達到100%。
3.生活垃圾處理情況。生活垃圾主要由城鎮居民日常生活及為生活提供服務過程中產生。雞西市投入大量資金,市寶川垃圾處理廠整體工程全部完成,并已投入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55萬噸,全部日產日清,城市垃圾綜合處理率為84.25%。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全市經濟產業結構尚不優,粗放型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依然存在。長期以來,雞西市經濟發展是以煤炭為資源的產業結構占主導地位,資源消耗型產業為主,由于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未得到根本性轉變,經濟增長以量的擴張為主,經濟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保護之間矛盾日益明顯,隨著經濟增長,企業能耗、物耗量相對較大,污染物排放量也相應增加,全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的任務艱巨。
2.礦山開發遺留的地質災害問題嚴重,制約可持續發展。由于雞西市礦產資源豐富,尤其以煤炭資源儲量最為豐富,礦山開采歷史悠久,普遍存在礦山采選設備簡陋、技術落后、資源利用率低、由于大面積的開采、只注重開采不注重治理等問題,導致礦區環境承載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雞西采煤沉陷區問題嚴峻。礦山開采后堆存的廢渣、煤矸石等固廢,對局部區域的環境空氣、水質、土壤、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與破壞。
3.補償保障機制缺失,環境保護工作形勢嚴峻。雞西市發展基礎薄弱,發展任務十分繁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仍是重要的經濟增長方式。傳統工業結構偏重,對能源、礦產、土地等資源的需求還在不斷增加。不合理的礦產資源開發活動不僅會破壞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同時由于開采工藝落后,局部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引發一系列的生態問題。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