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臺完全自主開發的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18日完工并發往遼寧紅沿河。經檢測,設備的各項技術指標全部滿足要求,標志著我國百萬千瓦級核島主設備的制造完全實現國產化。
紅沿河1號機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正式啟運,標志著我國百萬千瓦級核島的所有主設備都已經完成國產化,從而扭轉了我國核電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關鍵設備和大型鑄鍛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中國一重集團總經理吳生富表示,每個國家這個核材料出口都是要有許可證的,人家以前有些國家不賣你。等你要做的時候人家不賣你,你的核電廠別的都建了,就差這個東西做不出來,那你的核電廠就沒法運行。這個就是沖破了國外對我們的封鎖和壟斷。
紅沿河核電站是我國“十一五”期間開工建設的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紅沿河1號機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完全自主化,使得核電站項目的相關支出減少到依靠進口時的三分之二。
據了解,中國一重目前正有13臺百萬千瓦級核島主設備在制造過程中,還有20多個簽約訂單由一重集團提供材料。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通過核電的國產化,會大大地提升我們國家的制造能力,躋身于世界最先進的行列。
在過去幾年,中國核電發展提速,目前在建規模成全球最大。
整個“十二五”電力行業規劃中,將強調對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進行大規模投資,火電將大舉讓路,裝機量退居70%以下,清潔能源裝機將超過30%。具體來看,清潔能源中,風能設備這幾年市場猛增,但是競爭激烈,光伏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而核電設備行業則以其高門檻和巨大的市場空間,有望成為最具潛力的新能源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