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行業要聞 >> 正文
可再生能源排頭兵“叫板”火電 有底氣做替代能源
來源:證券日報 時間:2019/12/23 8:00:17 用手機瀏覽

在如今繁復的能源格局中,清潔能源,尤其是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不僅肩負著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使命,承擔著優化我國能源結構的重任,同時也必須面對多種能源形勢的市場化競爭。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裝機量占比逐年提高,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87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26.7%;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7.28億千瓦,約占全部電力裝機容量的38.3%。而如果把核電也計算在內,則全部非化石能源的發電量就超過了2.2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比例超過了30%。

在這其中,風電、光伏是名副其實的可再生能源“排頭兵”,例如在2018年,風電新增裝機2059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4426萬千瓦,兩者總和占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總規模的比例達到了85.3%。

快速攀升的裝機規模背后,以中國光伏產業為例,經過了20年的發展,其不僅已令太陽能利用,這一曾被市場“束之高閣”的發電技術,得到了全球電力需求的追捧、熱衷,還硬生生地把中國光伏,打造成了與高鐵齊名的中國產業名片之一。

而創造這一“神話”的中國光伏產業,至今都主要由民營企業構成(民資、國資比例約為7:3)。在這樣一支民營大軍的努力下,“10年間,光伏組件價格下降了94%,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下降了90%!敝袊夥袠I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2019年的產業數據很好地展現了中國光伏的“韌性”。

相比往年(例如2017年新增光伏裝機53GW),今年中國光伏的新增裝機可謂谷底,據日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10月份,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只有17.5GW,業界預測全年光伏裝機規模甚至很難超過20GW。但區區內需的暫時性承壓,無法阻擋已極具競爭力的中國光伏國際化趨勢,最終,與國內新增裝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創出新高。據統計,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達到了177.4億美元,同比增長32.3%。其中,技術含量頗高的中游光伏產品電池片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量就已超過2018年全年;下游組件出口量則在今年前8個月就超過2018年全年。

同時,呈現在世人面前的中國光伏畫像是——新增裝機已連續6年位列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4年位居全球第一;組件產量多年占據全球約70%份額;在全球前10強光伏組件企業中,至少占到7個-8個席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下,技術路線不斷的迭代中,今天的光伏憑借自身的天然優勢,更重要是中國光伏人的賦能(主要是成本下降,如10年間光伏組件價格下降94%),已經擁有了“叫板”火電的底氣。

今年11月份,由三峽新能源投建運營的,截至目前國內單體裝機最大(500MW)的光伏集中式電站——格爾木領跑者項目并網發電已近1年,總體運行良好。而這一電站就曾經是我國首個上網電價低于當地煤電標桿電價的光伏“樣本”(該項目上網電價平均為0.316元/千瓦時,低于當地煤電標桿電價0.3247元/千瓦時近1分錢)。

可以肯定,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光伏還將面臨全球范圍的資本、產能角逐,技術路線優勝劣汰。猶如,在2017年的光伏市場中,單晶路線市占率不足30%,多晶路線卻占據著超70%的主流;而瞬息之間(2018年中),單晶市場份額便迅速攀升到40%;今年,憑借與PERC技術的結合,單晶已大概率將首次超過多晶,成為新的市場主流。

只是,成為主流的單晶絕不敢有絲毫懈怠,在其周圍,一眾如TOPCon、HJT等高效電池技術正虎視眈眈,滿懷取而代之的野心。

倒是習慣了競爭的中國光伏,也正是在如此的市場淬煉下,才能夠極具競爭力,快速成長為中國的產業名片,甚至如今吶喊出了——不做補充能源,要做替代能源的豪言。

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產業也為打贏“三大攻堅戰”做出了重大貢獻。

2020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介紹,2019年,我國累計下達光伏扶貧規模1910萬千瓦,幫扶貧困戶407萬戶。此外,圍繞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管理層積極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快實施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2019年,新增清潔取暖面積約15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達55%,累計替代散燒煤約1億噸,“2+26”重點城市清潔取暖率達75%,超額完成中期目標。且2019年預計全年新增替代電量約2000億千瓦時,“十三五”前4年全國能耗強度累計下降達到13.7%。

能源之變時不我待,全球常規能源儲量只能維持半個世紀,異常的氣候、揮之不散的霧霾等時刻提醒著人們,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才有未來。而盡管背負著14億人的期望,中國能源仍然“負重”創造了太多奇跡,但他絕不能停歇,必須以高質量發展,為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更為強大的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10月印度可再生能源證書銷量下降2.25% 至68.7萬份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滿足歐洲過半電力需求
可再生能源規劃不科學且缺乏有效銜接 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澳洲可再生能源供電首次占電網一半以上
哈薩克斯坦可再生能源裝機量翻番
加快儲氣建設與電能替代 能源供給保障底氣足
華北能源監管局調研京津冀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等工作
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超130GW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