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記者:你好,我是路透社的記者,我的問題是要問解振華先生。在目前致力于達成一個關于氣候變化的全球協議的國際談判過程中,您認為最大的障礙是不是美國不愿意接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目標,如果這個不是最大的障礙,那么您認為什么是最大的障礙?
[解振華]
我們與路透社的記者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打了幾次交道。應該說,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各國政府共同面臨的挑戰,大家都應該在挑戰面前同舟共濟,各盡所能,做出各自的努力。
哥本哈根會議已經結束了,今年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的會議已經確定了議題,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要堅持公約和議定書所作出的規定,關于公約和議定書的兩個工作組要按照巴厘路線圖的授權繼續談判,爭取完成談判。
應該說,美國奧巴馬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比過去態度更為積極。美國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在經濟實力、綜合實力和技術方面占有很大的優勢,應該在應對氣候變化、率先減排、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方面做的更多、做得更好。但是,現在他們所作出的安排距離公約的要求和發展中國家的希望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所以我們希望美國能夠在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我們知道美國在國內的立法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分歧,還有一些困難,但我們不希望他們把國內的分歧、困難和不采取更積極措施的責任轉嫁到其他的國家。我們也愿意和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積極加強合作。我們已經建立了政策對話和務實合作的機制,我們愿意繼續加強對話和合作,共同努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與各國一起取得積極的進展,也希望今年的坎昆會議在大家的努力下取得好的結果。謝謝!
香港臺商雜志記者:請問解主任,從微觀層面上看,對于國內企業或者制造型企業應當如何應對節能減排的大環境?政府又推出了哪些政策來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節碳和節能?謝謝!
[解振華]
現在我們國內實行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實際上與國內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是一致的,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抓手。所以在這方面,我們的企業有很大的積極性。對企業來說,實施節能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環境效益,還體現了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有社會效益的。
在這方面,政府首先是要制定規劃、確定目標,對地方政府、各部門和重點企業提出要求。比如我們實行了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對占工業總能耗70%以上的一千家企業開展節能行動。主要內容是進行能源審計,與國內、國際先進的能效水平進行對標,進行節能技術改造。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政府要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資金補助,金融機構也對實行節能減排的企業給予融資上的支持。
另外,對于有利于節能減排的一些技術、一些產業,我們也在價格、稅收、財政方面給予支持。比如鼓勵電廠脫硫,我們對脫硫電廠的電價,每一度電加價一分五。對重點企業的污染治理,特別是對人們身體健康有害的污染治理,采取了“以獎促治”的辦法,給予財政上的獎勵。對一些企業實行廢物綜合利用的,我們給予免稅、減稅的政策。
除了鼓勵性政策外,我們也嚴格地進行執法。從這兩個方面來促進企業實行節能減排,效果還是不錯的。我們講,主要還是通過激勵性政策進行鼓勵。除了對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鼓勵之外,我們還對節能產品實行了激勵性政策,比如剛才我講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對節能燈、節能空調、節能汽車、高效節能電機等類產品,我們也要給予財政上的支持。比如推廣使用節能燈,我們對普通老百姓在消費環節補助50%,對大宗用戶補助30%,現在的效果還是很好的。通過各種激勵性、鼓勵性措施,引導企業進行節能減排。謝謝!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