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解振華:當之無愧的“氣候部長”
哥本哈根當地時間2009年12月19日,當氣候談判最終達成共識,一直在談判前線指揮的解振華終于長舒了一口氣。
作為參加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的一針見血和廣征博引,也讓談判對手印象深刻。
德國媒體指出,中國在這次氣候大會上表現搶眼,讓世界看到一個“自信的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會議結束后的記者會上也指出,這個世界正處于“過渡期”,在哥本哈根看到的是“自信的中國”。
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談判前期磋商階段,談判代表們一天只能睡上四五個小時,而食物已經簡單到一根香蕉、一個蘋果!袄辖獾纳眢w并不好!迸c解振華一位交往甚密的朋友告訴記者,“早先,老解還曾自己配藥調節身體!
但只要是在公眾場合,解振華總是展現出一種自信、剛毅又略帶憨厚的神情。“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的態度是嚴肅的,在氣候變化談判中一直發揮著積極和建設性作用,并希望本次大會取得成功!苯庹袢A說,發達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擁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而發展中國家是真正的受害者。
赴哥本哈根之前,解振華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堅定地表示:“既然已經做了決定,那么中國說話是算數的。”
NO.2 蘇偉:中國氣候談判第一嘴
一半黑發,一半銀絲,戴著黑邊眼鏡的他看上去文質彬彬,但短短的寸頭又給人一種干練的印象。
這就是蘇偉——哥本哈根大會中國代表團副團長、氣候談判中方首席談判代表、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
在這次談判中,蘇偉幽默的對答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對發達國家的摳門,蘇偉略帶幽默地指出,“發達國家減排承諾不到位,歐盟兩套標準針對中國不厚道”、“發達國家不能再開空頭支票”、“人均2美元的援助還不夠買棺材板”。
在12月16日上午的談判中,主辦方丹麥沒有取得各國談判代表的同意,試圖將自行擬定的協議草案強加給大會討論。
對此,蘇偉在大會上三次拍案而起,他對大會主席、丹麥首相拉斯穆森直言:“這一舉動將嚴重影響到哥本哈根大會的成功!卑臀、印度、南非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等都對中方的表態予以支持。
有報道稱,蘇偉談判經驗豐富,在擔任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之前,蘇偉在外交部條法司等部門工作,從1989年開始一直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氣候變化談判。
據稱,中國能站在世界氣候談判舞臺的中央,始于巴厘島氣候大會。蘇偉后來向媒體回憶,2007年12月15日一早,大會主席和秘書處試圖在沒有中國等國的參與下召開大會,討論并試圖通過正在磋商的文件。他和同事兩次舉牌抗議并要求大會秘書長道歉,秘書長最終道歉。
蘇偉說,這一及時的阻止非常關鍵,保證了《京都議定書》沒有按照發達國家的意圖,在第一個承諾期到期就被推翻,而是按照原計劃制定了第二承諾期的行動指南——“巴厘路線圖”。
在哥本哈根談判期間,蘇偉的精彩發言已被網民輯錄為“蘇偉語錄”。12月9日早上,解振華三度被拒絕進入會場。蘇偉用兩句中國古話“事不過三”、“是可忍孰不可忍”表達了中方的強烈不滿。他還用英語說:“大會開始第一天我不高興,第二天是很不高興,今天是非常的不高興。”主辦方隨后對中國道歉。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