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地方動態 >> 正文
廣東PM2.5平均濃度達歐盟標準
來源:廣州日報 時間:2019/11/19 8:45:12 用手機瀏覽

近日,記者從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全省空氣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達到歐盟現行標準,預計今年全省21個地級市PM2.5濃度均能達標。

此外,省生態環境廳還透露,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3年12月啟動以來,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超4億噸,是總體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區域性碳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將爭取國家批準廣州市籌建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環境數據盤點

空氣質量

6項污染物指標達標,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PM10、一氧化碳均同比下降;

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

水質量

完成925個地級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

完成縣級清理整治483個;

完成率達99.2%。

固廢處理

49個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已建成18個,動工22個;

預計2020年,焚燒填埋等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能力達120萬噸/年。

空氣質量:預計今年各地級市PM2.5均達標

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陳金鑾通報了一年來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進展情況。

空氣質量持續保持標桿水平。自2015年起連續4年廣東的環境空氣6項污染物整體達標,今年廣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又有新突破。1月~10月,6項污染物指標全面達標,除臭氧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PM10、一氧化碳均同比下降,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達到歐盟現行標準。陳金鑾說:“今年全省21個地級市的PM2.5預期能夠全部達標,有望達到2006年有監測數據以來的最好水平!

水質明顯改善。1月~10月,地表水國考優良斷面同比增加3個,劣Ⅴ類斷面減少至4個,入海河流國考劣Ⅴ類斷面從今年初的5個減少至4個。陳金鑾表示,茅洲河、練江水質也顯著改善,近期有個別時段達到了IV類、Ⅴ類,為明年全年達標打下良好基礎。

廣東是產廢大省,固體廢物處理能力不足是其短板。陳金鑾表示,固體廢物處置能力不足是階段性問題,主要體現在結構上和區域的不均衡上,主要是危險廢物在焚燒、填埋等無害化處置能力方面存在不足。2018年至今,新增危廢無害化處置能力18.6萬噸/年,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達546.44萬噸/年。

此外,廣東制定了建設49個固體廢物處置的重點項目目標,到目前為止,49個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已經建成了18個,動工22個。陳金鑾透露,預計到2020年,焚燒填埋等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能力,預計可達120萬噸/年,基本上可滿足廣東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的需求。

碳排放配額:總量設定為4.65億噸

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交流合作處處長洪建武在發布會上透露,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3年12月啟動以來,市場排放配額總量超4億噸,是總體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區域性碳市場,全球排名第三,僅次于歐盟和韓國碳市場。在2018年度履約期內,廣東市場主體參與交易與投資的熱情高漲,配額交易量達4991萬噸,交易金額達8.37億元,分別占我國所有區域碳市場總量的56%和46%,繼續穩居全國首位。其中交易量較上年度增長199%,配額價格比歷史最低價上漲219%。

今年11月1日,廣東省2019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正式公布。洪建武進行了解讀,今年的配額總量適應控排范圍的擴大,排放配額總量設定為4.65億噸,與上年度相比略有上升,主要原因是控排范圍擴大。新納入的控排企業碳排放體量都較大,如大型鋼鐵、電力、水泥企業;此外,個別已有控排企業的新建項目轉入了控排范圍。同時,今年還增加了有償配額發放量,根據碳市場運行情況,進行不定期競價發放。

洪建武透露,廣東將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深化完善碳市場,推進碳金融發展。繼續收緊配額分配,進一步爭取國家批準廣州市籌建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開展碳期貨相關研究,拓展碳金融創新。

環評審批:大幅減少環評編制量

廣東一直將環評作為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省生態環境廳積極引導和支持地方探索環評改革,豁免環境影響小的項目環評。

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新科透露,接下來將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切實強化對企業的服務,確保源頭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擬制定出臺《關于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若干環評改革措施。即在強化區域規劃環評實效、制定實施生態環境影響重點行業名錄等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一般建設項目環評豁免制、告知承諾制、精簡環評編制內容等舉措,全面優化環評管理程序,在登記表減少80%審批量的基礎上,大幅減少環評編制數量。

在簡化環評手續同時,也將持續加強環評編制的監督管理,以保障質量、提高效率為導向,實施對環評技術單位和人員的信用管理,為工業企業提供高水平的環評技術服務。11月1日,全國統一的環評信用平臺啟用,可查閱環評技術服務單位、環評人員的信用信息以及業績情況,擇優選擇合作單位,提升環評編制效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廣東省控排企業節能降碳投入兩年提高1/4
廣東發布122個PPP推介項目 總投資額逾2800億元
廣東省217家企業納入碳排放管理
廣東刷新國內記錄 累計配額成交量率先突破2000萬噸
廣東碳市場刷新碳市單日成交量紀錄
廣東碳市場昨刷新單日成交紀錄 成交金額804.54萬元
中英低碳產業園落戶清溪 碳排放標準瞄準歐盟
廣東高欄“海綿綠廊” 將于年底迎客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