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潤青介紹說,2009年-2011年,金太陽示范工程原則上要求各省的總規模不超過20MW,單個項目裝機容量不低于300KW。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意味著政府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碼,但“金太陽”示范工程與即將出臺的光伏上網電價這兩項光伏產業優惠政策中,企業只能享受一個,由于“金太陽”更多地補貼離網電站,因此對于并網電站來說,光伏上網標桿電價的確定更受關注。
事實上,光伏固定電價的地方性實踐已經開始。江蘇省的固定電價政策顯示,其地面電站未來三年的電價分別為2.2元/千瓦時、1.7元/千瓦時、1.4元/千瓦時。
固定上網電價存爭議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有關專家那里了解到,正在討論中的光伏上網電價預計落在1.09元/千瓦時到1.2元/千瓦時之間。
在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副主任魯延武看來,即使按照1.2元/千瓦時的電價來算,大部分光伏企業也難以在短期實現盈利,經過測算,在這一價格下,光伏項目的投資回收周期將在15-20年左右,遠遠超過火電投資。
他介紹說,由于目前意大利、德國等西方國家的光伏上網電價都約等于人民幣3元/千瓦時左右,因此如果國內的電價偏低,一部分投資很可能會流失到國外。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吳達成看來,評價光伏上網標桿電價的高低需要綜合考慮,對于當地資源豐富、投資及管理成本控制較好的光伏項目來說,獲得預期的盈利難度并不大。
而胡潤青表示,光伏產業的發展需要長期穩定的政策支持,如對并網電站實行分類、合理、優惠的固定上網電價,對離網電站實行初始投資和運行費用補貼,進而實現光伏平價并網,而不是忽高忽低的激勵政策讓行業投資者提心吊膽。 上一頁 [1] [2]
深入專題了解:發改委上調上網和銷售電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