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地方動態 >> 正文
瞻前不顧后 部分城市垃圾分類流于形式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時間:2019/10/25 8:01:05 用手機瀏覽

目前,垃圾分類工作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展開,一些地方取得了實質進展。但《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國家2017年確定的46個垃圾分類先行先試重點城市之一的呼和浩特市采訪發現,很多街道、小區、校園都配備了五顏六色的分類垃圾桶,可老百姓辛苦分好的垃圾,卻被不加區分地倒入同一垃圾清運車。由于沒有做到全過程、全鏈條分類,垃圾分類流于形式,實際效果打了折扣。業內人士和群眾建議,垃圾分類難在源頭,重在一分到底,必須形成長效機制,實打實推進。

    分類垃圾被混裝混運,居民直呼“白分了”

    盡管不少人已經有了垃圾分類的行動,可前端分,后端不分,混裝混運,讓垃圾分類的努力白費。

    最近幾個月,呼和浩特市的許多小區擺進了紅、藍、綠、黑色的分類垃圾桶,許多市民也開始嘗試垃圾分類。

    傍晚時分,家住彤欣園小區的劉女士拎著一袋垃圾來到分類垃圾桶前。她把塑料瓶扔進可回收垃圾桶,把瓜皮扔在濕垃圾桶,把廁紙扔進干垃圾桶。離開時,劉女士恰好遇到推著垃圾車的清潔工,只見清潔工先后抱起4個垃圾桶,不假思索地把分好的垃圾統統倒入垃圾車,然后推著車揚長而去。

    劉女士愣在原地,氣憤不已:“簡直是戲弄人,如果這樣處理垃圾,我們分來分去有啥意義,白分了!”思來想去,劉女士最終歸因于“自己太傻”,決定明天起“再不浪費工夫”。她說:“反正分了也白分,胡亂扔得了。”

    2017年,呼和浩特市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工作,分類垃圾桶因此進入了不少街道社區、單位、校園的角角落落。尤其是最近,4個一組的分類垃圾桶十分常見。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人民路、迎賓路、車站東街等市內主要街道看到,每隔一二百米,就設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樣的垃圾箱。然而,環衛工們清理時,都是把分類垃圾一股腦倒入同一輛垃圾車里。多天的采訪中,記者竟沒看到一輛垃圾車做到分類清運垃圾。

    環衛工劉二強(化名)坦言,垃圾分類搞了好幾年,可現在垃圾分類全憑撿破爛的人來進行,瓶子、紙片被撿完后,剩下的垃圾都是混在一起清運!拔覀儹h衛工分好類也沒啥用啊,運到垃圾轉運站,還不是又混在一起了!

    在人民路北的垃圾轉運站,環衛工們推著垃圾車排隊倒垃圾!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呖吹,他們從小區、街道、校園等處收來的電池、麻辣燙、爛鞋等各種垃圾,全都被倒入轉運站的垃圾池中,里面各種湯湯水水,惡臭撲鼻!罢辉O一個垃圾池,根本做不到分類,只能混在一起壓縮,然后送到垃圾場填埋和燃燒!崩D運站負責人說。

    采訪中,不少人感覺自己“被欺騙”。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的學生賀佳昊得知自己分好的垃圾被轉運站重新混在一起,他感到很無奈,但他仍然打算繼續分類扔垃圾!叭绻蠹叶甲员┳詶墸抢诸惥蛷氐浊肮ΡM棄了!

    缺錢缺人缺聯動,垃圾分類圍著“買桶”轉

    分類后的垃圾遭遇混裝混運,是目前國內不少城市面臨的普遍問題。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呼和浩特市2017年就被國家確定為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之一。由于對垃圾分類工作重視不夠、資金缺乏等原因,截至目前,除餐廚垃圾外,市里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生活垃圾分類鏈條,垃圾分類工作更多地停留在不停地“買桶”上。

    分類垃圾桶進了小區,并未有效推動垃圾分類,有些地方的分類垃圾桶甚至成了擺設。距劉女士家不遠的另一個小區門口,幾個月前便配置了智能分類垃圾桶,可至今未見使用。記者7月來到這里看到,垃圾桶內混放著舊衣服、紙盒子、汽油桶等雜物。三個月后再到這里,智能垃圾桶仍然沒有通電使用,投放門緊閉,儼然成了個“空殼子”。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表示,垃圾分類進展緩慢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尚未建成現代化、多樣化的垃圾處理設施,即使居民做到了源頭分類,環衛部門也做不到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最終只能殊途同歸,進入垃圾填埋場。同時,目前很多居民還沒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絕大部分分類垃圾桶中實際上還是混合垃圾,導致后端對原料品質有較高要求的分類處理設施難以正常運行。

    據了解,呼和浩特市每天產生生活垃圾2200噸,開展后續的分類收集、處理等工作,成本巨大。目前市里開展垃圾分類的小區僅有20%,全市擁有可回收垃圾分揀中心3座,但日處理垃圾能力官方尚未掌握。

    呼和浩特市一位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干部說,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只有從其他部門抽調過來的幾個人,垃圾分類工作聯席工作機制沒有充分起作用,環保、宣傳等部門的參與支持不足,工作推進困難。據他透露,市里購買了56臺分類垃圾運輸車,但由于加油錢、雇司機費用解決不了,目前分類垃圾運輸車有些還沒有上路。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呼和浩特市目前有10多家從事生活垃圾分類的企業,但政府與企業各干各的,尚未形成垃圾分類合力。這類企業主要靠賣可回收垃圾掙錢,目前幾乎沒有盈利。

    “垃圾分類特別耗錢,尤其是入戶宣傳、物流成本高昂,公司每年虧損100多萬元!眱让晒乓患依诸惼髽I的總經理張嘉(化名)說,公司運營全靠自己投入,成立兩年來沒得到政府關于垃圾分類的任何補貼或獎勵!艾F在垃圾分類企業生存困難,未來可能退出垃圾分類領域!

    垃圾分類難在源頭,重在一分到底

    垃圾分類是一項多方聯動、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垃圾分類需要高度重視、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既要破解源頭分類難,又要解決后續環節“梗阻”,同時要充分調動企業參與,讓垃圾分類真正落地見效。

    首先,提高垃圾分類知曉率,破解源頭分類難!霸搭^分類不徹底,后面的分類運輸、處理工作就無從談起!焙艉秃铺厥猩罾诸惞ぷ黝I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于鳳鵬建議,應通過宣傳引導從源頭端解決群眾“不知道要分”“不知道怎么分”的問題。一方面,推廣干濕垃圾桶入戶,引導垃圾分類從“家門內”開始;另一方面,要循序漸進,不宜過度渲染垃圾分類的復雜性,避免引起群眾的焦慮情緒,帶來行動上的遲疑。此外,要獎罰并用,注重在垃圾分類過程中增加知識性、趣味性,增強群眾獲得感。

    其次,確保全過程、全鏈條、閉環式分類。劉建國建議,各城市垃圾分類處理設施的能力尚不充分,結構也不合理,需要進一步提升能力和優化結構,如提升濕垃圾有效處理能力、垃圾焚燒處置能力、有毒有害物安全處理能力。多位環保人士表示,要構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單位多方聯動、環環相扣的全過程垃圾處理機制,同時垃圾分類各環節要“看得見、摸得著”,如通過不同顏色垃圾車運送不同垃圾等具體做法,讓群眾監督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

    最后,調動企業積極性,讓垃圾分類工作更專業、更高效。張嘉建議,垃圾分類復雜而專業,政府不宜“大包大攬”,企業也不能“全盤承接”,應該由政府主導,企業實施,全社會參與。政府應出臺鼓勵性政策和制定垃圾分類的規則,利用增加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激發垃圾分類企業活力,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花最少的錢達到最佳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垃圾分類輪到北京 生活垃圾擬分4種個人罰款超上海
安徽。撼鞘欣诸惷鞔_“時間表”
垃圾分類貴在實,不要博眼球
經濟日報關注上!笆飞献顕馈崩诸愐褍稍拢郝涞匦
上海垃圾分類后干垃圾減量明顯,垃圾焚燒企業該發愁嗎
上海推進生活垃圾分類,7月可回收物回收量比去年底增長
北京市人大代表赴基層 就垃圾分類問題聽取市民建議
上海老城廂怎么搞垃圾分類?移動式“四分類”垃圾箱房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