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近年來注重把科教資源和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全市域、全產業領域、全生態體系推進自主創新,使得這座“鋼鐵巨人”變身“光電超人”。
武漢作為中國近現代工業的“搖籃”,“漢陽造”曾蜚聲中外。新中國成立后,武漢鋼鐵廠、武漢重型機床廠等相繼落戶,使其成為中國主要的重工業城市,鋼鐵工業曾長期雄踞該市第一大產業。
武漢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余從斌近日表示,武漢擁有89所高校、120多萬在校大學生,巨大的科教資源和人才優勢要轉化為發展優勢,唯有注重創新驅動發展,強化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為此,該市聚焦芯產業、主中心和新動能,在全市域、全產業領域、全生態體系推進自主創新。
通過聚焦核心、高端、基礎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實施“卡脖子”攻關工程。目前武漢在存儲芯片、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北斗導航等領域實現一批重大技術突破,涌現出中國首款64層3D閃存、全球首款虹膜生物識別芯片等眾多關鍵核心技術,國家級重點(工程)實驗室達到33家。2018年《自然》雜志全球城市科研指數排名中,武漢位列中國第四、全球第19名。
通過整合“芯屏端網”自主創新產業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等為重點,大力發展存儲芯片、光電芯片、物聯網芯片產業;以天馬、華星、京東方等為重點,建設中國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和新一代大尺寸顯示面板產業基地;以華為、小米、聯想等為重點,聚集發展智能終端產業集群;以5G大規模商用為契機,超前布局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集群。昔日“鋼鐵巨人”正變身為“光電超人”。
同時,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四大國家新基地。國家存儲器基地實現中國集成電路閃存芯片規;l展“零”的突破,改變中國通用存儲器嚴重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國家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推進汽車產業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業態跨界融合,成為傳統汽車向下一代汽車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作為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正在加快形成中國航天產業第三極;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作為全國唯一的網絡安全基地,已基本建立網絡安全全產業鏈。武漢經濟發展的新舊動能正在加速形成。
此外,以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為抓手,持續推進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近三年吸引108萬大學生留在武漢工作,為這座城市注入青春力量;連續兩年招商引資簽約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實際到位資金突破8000億元,投資武漢世界500強企業達294家,這里成為一片投資創業的熱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