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電裝備產業突破
湖北“缺煤、乏氣、少油”,無論是從應對能源危機,還是從促進經濟發展的角度看,都必須重視風電產業發展。在利用好現有風能資源的同時,主要支撐點應放在風電裝備產業上。調查顯示,我省制造行業企業,有較強的風電總裝與配套能力。中船6803廠、中船471廠、長航電機廠、襄樊新火炬、宜昌長機等,均可參與風電制造。武昌船舶重工、三江航天、武漢重工等大型制造企業,也有意在風電領域一試身手。
目前,與風電設備相關的葉片、發電機、齒輪箱、電控系統等四個關鍵配套部件,除葉片之外,湖北企業均可生產。而葉片生產企業,東湖高新區正在洽談引進。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姍姍來遲的湖北風電產業,在外省部分風電企業已做大做強的形式下,很難依靠企業各自為戰闖蕩市場。我省雖然有多家企業正在生產風電產品,但以風電為主營業務并形成了風電機組整機總裝能力的,目前僅國測諾德公司。該公司在國內和歐洲風電市場,獲得了總額14億元的訂單,可以帶動相關配套企業發展。
抱團發展,整合資源,培育風電設備及零部件制造產業,才能形成競爭優勢。今年5月,在省科技廳召開的風電技術與產業發展座談會上,國測諾德新能源公司倡議成立“風電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打造產業鏈,吸引國內外配套企業向武漢靠攏,推動制造業和新能源產業發展。倡議得到省科技廳認可與許多企業響應。目前,創新聯盟的籌備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專家認為,要盡快在風電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必須做大龍頭企業,走聯合發展之路。國內外風電產業的發展,均以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為中堅力量。湖南省與我省一樣,風電資源不突出,但以湘潭電機、南車集團為龍頭,風電裝備產業強勢推進,預計2010年產值可突破200億元。從我省實際來看,培育龍頭企業有兩種模式;一是支持我省唯一的風電整機總裝企業國測諾德公司快速發展,二是以一家決意進入風電產業的大型機械制造企業為主體,鼓勵其與國外風電整機設計公司合作,引進技術,加快消化吸收,產品盡快進入市場,形成新的產業龍頭。如果能以龍頭企業為依托,通過建立產業聯盟,必將帶動湖北風電產業的整體發展,打造出技術起點高、規模效益顯著的風電裝備產業集群。
湖北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