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地方動態 >> 正文
摸清底數為改善長江水環境奠定基礎
來源:中國環境報 時間:2019/10/9 16:05:10 用手機瀏覽

自9月17日起,由生態環境部組織部機關、直屬單位、珠江流域局和欽州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的業務骨干,加上當地配套的監測保障力量,共27名環保工作人員,分為7個組,在赤水河流經的赤水源鎮、果珠彝族鄉、大灣鎮、花朗鄉、坡頭鎮、水田鄉等6個鄉鎮進行長江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

赤水河為長江上游支流,發源于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西南豆嘎寨山箐,至“雞鳴三省”三岔口出境。云南境內全長95公里,排查范圍總長182公里,水域面積1891.91平方公里。河流兩岸道路崎嶇,開發強度小,草長林密,排查難度大。

應查盡查,對每個疑似點位、每條責任河段都查清查實查細

雨后山路坑坑洼洼、泥濘不堪,搖搖晃晃地驅車行駛一個多小時后,現場排查小組工作人員及協查人員根據入河排污口APP上的衛星定位,終于來到赤水源鎮銀廠村擦耳巖村民組沙咪啰路口,此前衛星遙感和無人機監測發現這里有一個疑似排污口。

剛參加完動員培訓會,昭通組的成員立即趕赴鎮雄縣領取排查物資,奔赴各鄉鎮開展現場排查。

“這個定位太準確了,一下車就找到了!苯M員文賢兒指著疑似排污口對大家說。站在路邊往下看,只見一條溝渠排水直接匯入赤水河干流。

能快速準確地找到排污口,組員們也都紛紛為衛星遙感和無人機航測的效果點贊,并沿著河道仔細排查,對排口定位、拍照,并對水質進行快檢和流量估算、錄入基本信息。

城市組組長歐陽昊介紹,此次排查,對所有排查范圍都要做到有口必查,只要向長江及主要支流排污的“口子”都要查,確保排查無遺漏。對每個疑似點位、每條責任河段都要查清、查實、查細。

“從現場看,排污口形式多樣,有的直接排到河里,有的通過雨洪口混接、混排,有的通過溝汊、地表徑流排放,還有的污水平時會積累下來等到暴雨汛期時一起排到江里,情況非常復雜,有些我不確定怎樣判定的就向技術組請教,這次在現場排查中,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是平時在辦公室想像不到的!毙〗M長鄧銳做完水質快檢后說。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相關人員介紹,在開展人工徒步現場排查之前,部里利用無人機完成了所有排查區域的航測,并由衛星中心完成解譯,圖像空間分辨率優于0.1米,現場排查人員帶著這些無人機航拍解譯的疑似排污口信息資料,進行現場核實。

無人機航測、遙感圖像解譯等前期工作,為現場排查奠定了基礎。但是在現場,還有一些排污口非常隱蔽,無人機發現不了,只能靠排查人員發現。工作手冊里對此概括為“三下五處二”,即水下、林下、橋下以及工業集聚區、人口聚集區、港口碼頭區和一些環境敏感區等,需要人員實地核查。

現場小組成員王九妹說:“昭通道路崎嶇,我們在排查無人機航測發現的疑似排污口過程中,在河堤兩岸的居民區附近及農田的隱秘草叢里又發現了20多個新增排污口!睙o人機航測加人工現場排查,開啟“人機互補”模式,確保入河排污口一個不漏。

摸清底數,為長江水環境治理打牢根基

第十一組督導組組長劉智森介紹,按照排查整治方案,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主要任務是從今年起用兩年左右時間,全面摸清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太湖入河(湖)排污口底數,制定整治方案并持續推進整改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等工作規范體系,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為長江水環境質量改善奠定基礎。

為將排污口查清楚、數明白,此次排查采用三級排查模式:一級排查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污口;二級排查人工徒步現場排查,組織工作人員對排查范圍內匯入河流、河涌、溪流等開展“全口徑”排查,核實確定排污口信息;三級排查對疑點難點問題進行重點攻堅,進一步完善排污口名錄。

劉智森是水文方面的專家,他到赤水源鎮實地指導現場小組開展工作時,和工作人員一起分別采取經驗法和浮標法對所排查支流交匯口的流量進行了估算,并進行了對比。

在各鄉鎮排查現場,各小組成員跋山涉水、穿過叢林、越過淺灘,認真細致地開展現場排查工作,查清、查實、查細每個口和每條河段,F場小組在很不起眼的雜草叢里發現了新增排污口,獲得了歐陽昊的稱贊:“這都被你發現了!鄙礁吖壬畹牡匦,叢林密布的無人區,雨中濕滑泥濘的道路,增加了排查工作的難度,排查人員攻堅克難,翻山越嶺到達每一個疑似點位,認真完成了任務。

“跟隨排查組工作了幾天,我對排污口情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還知道了該怎樣查,我將把這次學習到的經驗,運用到今后的工作當中去。”來自赤水源鎮人民政府辦公室的協查人員楊勝說。

現場排查工作圓滿結束,在工作總結會上,劉智森對昭通組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昭通組保質保量、安全高效地完成了現場排查工作任務,摸清了責任河段內的排污口底數,為下一步的長江入河排污口綜合整治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長江上游7省市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1萬平方公里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