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7月份,國電九江發電廠采購效益煤平抑標煤單價每噸下降70多元,修舊利廢創效404.78萬元,廢舊物資回收創效84.58萬元,機組供電煤耗同比有明顯下降,企業初步實現扭虧為盈。
今年以來,該廠以扭虧增盈為突破,緊緊圍繞燃料管理、技術革新、修舊利廢等方面開展節能降耗攻堅戰,取得了拓寬企業盈利空間的實效。
燃料管理降成本。面對機組利用小時數大幅下降,煤炭價格持續走高,發電利潤空間萎縮等困難。該廠把節能降耗、創效盈利的著眼點放在占生產成本最大支出的煤炭上,以強化燃料管理為抓手,注重量、質、價的全過程管理,充分發揮燃料管理的主體作用,加大效益煤源開拓力度,狠抓效益每采購比例,通過實施多品種和多渠道電煤采購方式,標煤單價得到了有效控制,入爐摻燒質量明顯得到提高;同時還加強了入廠、入爐煤熱值差管理,發現入廠煤硫份超過1%,及時對超標的高硫煤進行科學摻配,降低燃煤硫分,并通知礦方停止發煤,要求對其進行高硫索賠,以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通過嚴把燃料采購關口,提高燃料進廠的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了熱值差,達到降低燃料成本和實現節能降耗的根本目的。
技術革新創效益。該廠在機組運行方式調整上巧做文章,在確保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組織專業人員對給水泵、制粉系統等重大耗能設備入手,根據摻燒煤質精心調整煤粉細度、機組合理配風和夜間機組低負荷運行時停一臺送風機運行的可行性操作方法,有效降低制粉系統廠用電率;針對機組頻繁啟停,積極探索、打破常規,成功實施了機組冷磨啟動、除氧器靜壓進水等節能減排技術措施,實現了每月節電上萬度;同時,該廠為找準影響機組能效根源,成立了機組能效分析小組,通過鍋爐燃燒調整、熱效率分析等實驗,對影響機組效率參數測定,達到指導運行員工精心調整、優化機組運行的目的,最終有效地降低了能耗指標。此外,該廠以技術革新改造為抓手,利用#4機大修,運用技術手段,對汽輪機揭缸進行局部改造,改善調速汽門重疊度,減少節流損失,改造汽封結構等措施,降低了汽輪機熱損失,降低了煤耗。
修舊利廢念好成本管理帳。該廠按照“能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則,注重發掘設備檢修中的“效益點”,對一些設備做解體“手術”,以便有些零部件重新使用,僅檢修部前七個月就完成修舊利廢百余件,創效近百余萬元。七月底,化學檢修班對三期低壓工業水至三期灰庫總閥門進行了更換,不僅消除了設備缺陷,還節省了近萬元材料費用。此外,該廠對機組大小修、技改、日常維護拆換下來無法修復的廢舊物資進行公開競賣,在投標商中實行比價銷售,強化比價招標,通過對競賣的廢舊物資現場裝車、出廠驗收等過程管理、監督和審查,形成了紀檢監察、物資供應、生產部門等共同管理、各負其責、相互監督制約的管理機制,廢舊物資“身價倍增”,為廠部創造了良好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