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遼陽石化走出發展新路 |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時間:2019/9/26 8:53:53 用手機瀏覽 |
今年上半年,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在有效生產時間只有5個月的情況下,原油加工量、商品量、銷售收入都同比增長20%以上,上繳稅費同比增長76%,交上了一份驕人的答卷。
這一成績來之不易。作為一家剛剛擺脫連續虧損的老國企,今年以來,遼陽石化面對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國內煉化行業進入新一輪“大洗牌”的嚴峻形勢,努力做好“管理、改革、創新、發展”四篇文章,推動企業向“質量效益型、本質安全型、智能制造型”轉變,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新路。近期,《經濟參考報》記者前往遼陽石化采訪,感受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點滴變化。
打贏“扭虧脫困”翻身仗
遼陽石化是20世紀70年代我國引進國外技術及成套設備建設的四大化纖基地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長期加工大路貨,生產成本較高,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等原因,從2005年到2016年,公司連續12年累計虧損445億元,2016年被國資委列為掛牌督辦的特困企業。
面對多年虧損造成干部員工精神萎靡,公司以黨的建設為先導,以“人心工程”引領“扭虧工程”。新一屆班子對標算賬、把脈問診,發動全員眼睛向內找原因、想辦法,打破“虧損有理”“坐等靠要”等錯誤心理,在公司上下形成“企業不消滅虧損、虧損必然消滅企業”的危機意識,樹立“生產圍著市場轉,一切圍著效益干”的算賬思維。
遼陽石化公司副總經理鮑永忠介紹,過去兩年,公司緊盯市場做“加法”,重組生產運行新模式;精細管理做“減法”,深挖降本節費新潛能;創新驅動做“乘法”,培育提質增效新動能;改革陳規做“除法”,釋放干事創業新活力,加上強化黨建做保障,生產運營出現了根本好轉。
2017年,遼陽石化盈利3.3億元,同比扭虧增盈39億元,同時摘掉了上市、未上市兩個特困企業的帽子。2018年,遼陽石化銷售收入達到445億元,同比增長了47%,接近2016年的三倍,全年實現利稅83億元。
打贏“扭虧脫困”的翻身仗,遼陽石化又遇上了復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隨著位于“家門口”的大連恒力石化2000萬噸煉化項目投產,加上今后兩年國內一批大型石化項目將投入運行,公司的市場競爭幾乎到了“拼刺刀”的程度。
然而遼陽石化黨政班子在調研中發現,在過去兩年的成績面前,部分干部員工沾沾自喜、盲目樂觀,出現“效益已經好了怎么又來危機了?”“虧損不也正常發工資獎金嗎?”等錯誤認識和危險苗頭。企業何去何從,再次成為一道“坎”。
對標先進讓企業“跑得更快”
“面對嚴峻市場形勢,我們不能悲觀失望,要挖掘優勢和潛力,爭當領跑者,只要跑得快,就有生存的機會!边@是遼陽石化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白雪峰的判斷。
今年以來,遼陽石化深入對標分析與國內同行業先進企業之間的差距,找準自身定位,降低成本、補齊短板、增加效益,努力做到黨建更強、安全更牢、效益更好、質量更優、管理更精、改革更深。
今年7月18日16時,隨著新建俄油項目22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化裝置進料量達到288噸/小時,裝置大檢修后運行負荷首次達到設計值的110%,創歷史新高,液化氣、穩定汽油和催化油漿收率均創開車以來最好水平。
這是遼陽石化對標其他企業同類裝置,狠抓裝置高負荷平穩生產的結果。2017年初,總投資52億元的俄羅斯原油優化改造增效項目開工建設,遼化人發揚“5+2”“白+黑”精神苦戰奮戰,僅用19個月就實現項目建成投產,創造了同類項目建設工期的最短紀錄。去年9月20日一次開車成功后,項目迅速達產、超產,截至今年8月下旬已累計創效13億元,成為公司的“眼珠子”。
今年上半年,遼陽石化啟動三年一次的大檢修,干部員工把檢修當成搶修來干。芳烴廠工程師宋洪波介紹,工期緊張時,他和同事們吃住都在辦公室,有一次六天六夜沒有回家,讓這次大檢修僅用70天即全面完成。芳烴廠還借大檢修的機會,投資近3億元用先進技術改造精餾塔,完成后可增產對二甲苯25萬噸每年。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可以為公司增加產值17億元。
除了瞄準市場做足高效產品的“加法”,公司還提出“省下來的就是賺的”,想方設法挖掘降本空間。油化廠黨委書記李祿松介紹,繼前兩年公司集中降低原料等可變成本后,今年公司提出“固定成本不固定”理念。比如公司生產用的輔助蒸汽一直當作固定成本,去年下半年起,公司開展蒸汽管道保溫改造,一年下來就節省了1億余元的燃料費用!斑@得多加工多少原油才能賺回來,我們彎彎腰,就能撿到‘黃金’!
瞄準前沿創新 深挖改革紅利
走進遼陽石化研究院的新產品展示廳,院長王健如數家珍:“這個是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做的防割手套,公司去年開發的;經過一年攻關,公司已經將這種聚乙烯材料的分子量從150萬提高到400萬的更高水平,你看制成的這卷紡絲,就有很強的抗拉性能,可以織制防彈背心!
一旁的聚酯廠副廠長陳穎手拿嬰兒奶瓶介紹,公司去年開發出PETG共聚酯,成為全世界第三家可生產這種奶瓶材料的企業。經過今年的市場開發和穩定生產,這種新材料銷售量已經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0倍。
“科技創新對老國企格外重要。”陳穎說,企業的裝置大多年頭長、產能規模不大,如果生產普通產品,其效率、成本都沒法和近年來投產的先進裝備相提并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