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地方動態 >> 正文
北京上月PM2.5月均濃度首次低于30微克
來源:新京報 時間:2019/9/6 9:12:46 用手機瀏覽

以PM2.5為代表的大氣主要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是北京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明水平全面提升的一個縮影。昨日,北京召開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生態文明建設主題發布會。據介紹,今年8月北京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1至8月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兩項數據均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其中,8月也是PM2.5月均濃度首次低于30微克/立方米。

焦點1

二氧化硫連續兩年個位數

昨日,在發布會上,北京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于建華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首都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飛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2018年北京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分別為6、42和78微克/立方米,與歷史高值的1998年相比分別下降95.0%、43.2%、58.5%,均創新低;特別是二氧化硫濃度從2004年起開始穩定達到國家標準,目前已連續兩年保持“個位數”。

2013年開始監測PM2.5以來,PM2.5濃度連年下降,2018年比2013年下降43%,達到51微克/立方米;2019年1-8月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8月北京PM2.5月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在5-7月連續三個月月均濃度保持“30+”之后,8月份月均濃度創造了歷史新低,首次月均濃度低于30。

焦點2

基本解決燃煤污染問題

于建華介紹,20世紀80年代,北京以消煙除塵大會戰治理二氧化硫、煙塵等煤煙型污染為主;90年代以來,實現從工業污染治理延伸到生活等領域綜合防治,1998年起組織實施了16個階段的大氣污染控制措施。

2013年以來,北京聚焦PM2.5治理,深入開展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特別是從2018年開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

北京的清潔空氣治理聚焦在燃煤、機動車、產業結構以及揚塵等主要領域。

其中,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四大燃氣電廠、淘汰了9萬余蒸噸燃煤鍋爐、4.4萬個茶爐大灶和2.7萬臺小煤爐、實施110萬戶居民采暖清潔化、開展5.2萬蒸噸燃氣鍋爐低氮改造,燃煤總量與2005年峰值相比下降了87%,優質能源比例達到96%,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北京基本解決了燃煤污染問題。

另外,北京一直致力于加強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將大氣污染防治作為區域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率先突破口,不斷完善信息共享、結對治污、聯動執法、重污染預報會商、應急聯動等機制。

焦點3

出臺最全最嚴地方環保標準

于建華介紹,在組織機構上,從1979年市環保局成立到2018年市生態環境局掛牌,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轉變。

在體制機制上,從1985年成立的北京市環境保護委員會,到2019年的市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不斷加強。

另外,在治理體系上,從政府“單打獨斗”,逐步發展到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責、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局面,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格局。北京還制定實施了嚴于國家要求的水污染防治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法律法規;累計出臺70項地方環保標準,體系全國最全,標準限值全國最嚴。

減量發展得到了有效落實。北京逐步建設形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1個;劃定4290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占市域總面積26.1%,并實施最嚴格的保護。

■ 追問

今年以來空氣質量改善原因是什么?

于建華表示,今年北京空氣改善明顯,公眾感受明顯。

北京這么多年空氣改善,首先得益于科技支撐。即我們的治理對象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措施,我們依靠科研、依托科技,開展了源解析,即污染來源解析。北京幾輪源解析都表明,這些年空氣污染主要來源是燃煤、機動車、工業和揚塵,源解析鎖定了我們的目標,提高了治理針對性、有的放矢。

其次,知道了對象制定措施后,堅持不懈抓落實。另外,是綜合施策全民共治,大氣污染防治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除了行政措施,還堅持綜合手段,包括行政、法律和經濟等各種手段治理,全民生態環境意識也有顯著提高,通過全社會的持續不斷努力,空氣質量得到了改善。

今年PM2.5年均值能否首次低于50微克/立方米?

于建華說,這幾年北京地區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比較大,這得益于幾十年的措施落實,環境效益在不斷集中釋放。

另外不能忽視的,是今年氣象條件相對比較有利。但是目前排放依然很大,基礎還不牢固,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還在相互影響,由于氣象條件的不確定性,會導致空氣質量波動。不管氣象條件如何,我們還會保持定力持續發力,持之以恒,爭取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 數說

50億

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楊進懷介紹,預計到9月5日,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入北京的南水累計將達50億立方米,相當于當下近兩個密云水庫的蓄水量,也相當于2500個昆明湖的蓄水量。

6處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大偉介紹,到2018年底,北京全市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43.5%,森林蓄積量達到1798萬立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8.4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3平方米。具體措施上,北京將在年底前完成6處涵蓋城市綠地、平原森林、山區森林和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恢復示范區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生態環境部回應華北多城空氣質量反彈:少數地方出現松
北京141條段黑臭水體全部還清
2022年北京熱泵供暖將達8000萬平方米
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已超煤炭 北京市2022年供暖8%靠熱泵
北京發布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
北京國六排放標準擬提前實施
廣東省PM2.5年均濃度再創新低 臭氧污染拉低“總成績”
河北省長:持續加力治污,今年PM2.5至少降5%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