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統計局日前發布的經濟形勢分析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3631.69億元,GDP比上年同期增長8.5%,這個數字較去年同期下降了兩個百分點。據深圳市貿工局介紹,為了鼓勵企業節能減排,該市今年的財政節能貼息額度將達到1800萬元。較之去年的1500萬元,增幅達到了20%。
上述兩組數據,一升一降,呈現出深圳市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程度和執行力度。對于1800萬元的財政節能貼息,這是深圳為降低能源消耗,建立節約型社會所采取的一項得力措施。事實上,政府在節能降耗方面每投入一元錢,其帶動作用將是投入的三倍五倍。據悉,該市的單位GDP能耗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節能減排遙遙領先于全國并成為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示范者。
在政府的帶動下,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是深圳的一大特色。深圳全市90%以上的研究開發機構設在企業,全市90%以上的研究開發人員在企業,全市90%以上的研究開發經費來自于企業。一大批的企業加快技術創新與節能創新的步伐。以連續三年獲得深圳市“鵬城減廢先進企業”稱號的深圳愛普生公司為例,在實施廢棄物質削減、水電能源節省、中水回收利用、無鉛化生產等措施的過程中,既保證了企業穩健上升的發展,又為企業有效的削減了運營成本,同時為當地環境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
為了推動更多企業進行節能改造,深圳市今年更是將以往節能貼息的單一途徑,改為貼息、補貼、獎勵等多種手段,貼息規模也將達到1800萬元,以鼓勵企業全面、深入開發節能技改;同時,設立節能監察處,將節能監察工作引向深入。企業通過節能改造、降低碳排量數額,以每噸碳排量計價,從當年的上交稅款中抵扣。對于高能耗的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增加政府的“碳排量消費”。如此獎罰并用,成功地在深圳導演了一場“政企大合唱”。其中的關鍵是,政策花小錢,通過財政貼息、補貼、獎勵等政策,引導企業進入以節能降耗為開端的循環經濟的大門,讓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看到利潤的源泉。
在深圳,有一個很具含金量品牌,聽起來雖像口號詞,卻用了三年,它就是“鵬城減廢”行動。2006年,由深圳市政府發起“鵬城減廢”行動,目的就是鼓勵企業降污減排。當年僅發展109家企業參與,第二年增加到183家,但到2008年則迎來爆發式增長達612家。業內人士分析,雖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的參與企業數量仍將有大規模增長。
企業對“鵬城減廢”行動趨之若鶩的原因很簡單,它們看到了里面的金礦。愛普生就是在此行動中最早掌握先機的企業之一。自2006年起,深圳愛普生已經連續第三年獲得深圳市“鵬城減廢行動”先進企業稱號。在記者從深圳愛普生獲得的一份名為“鵬城減廢行動年終評估及報告表”中,清晰地體現了11個主要改善事例,記者進行了加權平均計算后得到如下一組數據:11個項目平均投資回收期為2.66年,如果去掉一個最高期限及最低期限,9個項目的平均投資回收期只有1.08年!而從2008年全年來看,該行動導致的成本節省達92萬余元。從深圳愛普生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對于先進企業而言,降污減排已經成為了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價值觀以及贏利模式的統一體。
“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我國單位GDP能耗每年要降低4%左右,到“十一五”末要降低20%左右。具體而言,就是將每萬元GDP能耗從2005年的基數1.222噸標煤降低到“十一五”末期的0.98噸標煤,而目前,深圳已經將數字拉低至0.544噸標煤/萬元。不斷創新的深圳,不僅為國家節能減排探索出全新的道路,更為其他城市樹立了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的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