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升級秸稈“禁燒令”:一個著火點財政扣款50萬元 |
來源:河南商報 時間:2019/5/29 9:39:00 用手機瀏覽 |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集中麥收期間,也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時期。收割、播種等產生的揚塵污染,麥收車輛尾氣污染,再加上秸稈焚燒,對城市空氣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5月27日的全省麥收期間大氣污染防治電視電話會上提到,嚴控麥收期間環境污染,對秸稈焚燒,每發現一處著火點,省財政對相關縣(市、區)扣款50萬元。
從往年看,麥收期間大氣污染很容易加劇。5月27日的全省麥收期間大氣污染防治電視電話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焦飛介紹,麥收期間大氣污染主要體現在PM10污染和氮氧化物污染上。
據了解,從以往麥收現場來看,割機周圍數十米的距離都漂浮著厚重的揚塵,四處飄散。據實地監測數據顯示,收割機下風向5米范圍內,PM10監測數據可達到3042微克/立方米,20米處可達到712微克/立方米,為爆表水平,100米處可達到192微克/立方米,為輕度污染水平。每臺收割機收割作業期間均是一個大型的揚塵污染源。從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看,麥收期間,我省空氣質量出現明顯惡化。以去年為例,全省麥收高峰期(5月23-6月5日)PM10濃度達到107微克/立方米,較麥收前(5月2日~5月14日)上升21微克/立方米,漯河、南陽、周口等南部地區,上升了29~44微克/立方米。
同時,麥收過程中由于大量收割機、重型運輸車輛等重型機械同時作業,帶來嚴重的尾氣污染。以去年為例,全省麥收期間(2018年5月23日~6月1日)NO2濃度高達36微克/立方米,較麥收前后均增加9微克/立方米左右,上升比例達到33.3%。如新鄉、許昌等市,麥收過程中均于2018年5月30日晚至5月31日早間持續6小時NO2輕度污染,小時濃度最高達到140微克/立方米以上。
此外再加上秸稈焚燒產生的PM2.5污染等,麥收期間的污染防治工作也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點。
焦飛提出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結合麥收期間的污染特點,狠抓落實。其中,農村農業部門負責秸稈禁燒現場執法監管,依法查處焚燒行為;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環境質量監測預警、分析研判、信息發布,加強火點遙感監測監控,密切關注火點遙感監測信息及環境空氣質量變化動態;商務部門嚴厲打擊銷售劣質油品行為,嚴禁劣質油進入農村農業流通市場;公安部門負責打擊麥收期間大氣污染防治治安違法行為。
問責和處罰方面,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根據《河南省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等獎懲問責要求,發現全省首次著火點的,由省政府約談著火縣(市、區)主要負責人;凡發現3個以上著火點的,由省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辦公室約談著火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發現10個以上著火點的,由省政府約談所屬省轄市政府分管負責人以及著火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發現20個以上著火點的,由省政府約談省轄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以及著火縣(市、區)主要負責人。
對秸稈禁燒工作組織推進不力、再次成為約談對象的,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要求,對省轄市責任領導和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給予行政紀律處分。
財政扣款方面,以省生態環境廳提供的秸稈焚燒著火點數和精確著火地點為依據,以縣(市、區)為單位,每一個著火點,由省財政直接扣撥相關縣(市、區)財力50萬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