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在加強國際能源合作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19/4/27 7:49:29 用手機瀏覽 |
數據顯示,在2013-2022年間,中國企業為亞洲新興非經合組織國家貢獻了5400萬千瓦的電力裝機,占這些國家新增裝機的15%,相當于中國同一時期新增裝機的二十分之一。“中國企業參與了油氣產業鏈的各個領域的合作,從供給方面為全球市場做出了貢獻!眹H能源署中國合作部副主任彭旦文日前在京表示。
在由中國人民大學和國際能源署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能源與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聯合承辦的“中國對外能源投資及其影響”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指出,不斷增長的化石能源需求、能源供需格局的重大變化、嚴峻的環境污染與排放等問題是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加強國際能源合作已成為實現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表示,多年來,中國能源行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在世界范圍內開展國際能源合作,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企業開展國際能源合作時,以資源國的需求為出發點,根據雙方的比較優勢積極探索合作模式。不僅解決了資源國的能源發展問題,帶動了當地的就業,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互利雙贏。
近年來,亞洲新興國家發展勢頭強勁。同為發展中國家,中國與這些國家有很多關于加快發展的迫切需求和共同感受。
但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原副司長、國際能源署署長高級顧問楊雷強調,中國是亞洲新興經濟體能源產業的重要參與國,但投資比例仍然較低,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和潛力。
在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副主任彭旦文看來,中國企業參與這一地區的能源合作項目源于多種因素的驅動,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商業機遇,其次是通過與這些國家的合作以提升本國的能源安全。他提到,中國能源企業是亞洲新興經濟體電力項目的主要參與者,除投資外,還提供電力設備和工程建設服務。在油氣領域,中國企業既是投資方也是工程建設商。中國企業提供的能源設備既有來自于中國國內制造商的,同樣也不乏來自于他國制造商的。中國企業參與的能源項目為全球的能源產業提供了發展的機遇。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高世憲進一步指出,在合作方式方面,中國企業從過去的注重獨資發展到現在更加注重國際合作,也更注重與項目所在地民眾的合作。中資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里面,社會責任和對于當地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識已經非常強烈。根據“一帶一路”倡議里邊提到的共商、共建、共享,中國的能源投資也使得當地的民眾從中受益。
此外,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資深經理紀飛峰還表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居于世界前列,但仍是一個以傳統能源為主的國家。因此,在對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能源投資中,傳統能源占了較大的比重,但未來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將會不斷上升,合作的空間也很廣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