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節能風暴正在醞釀,背景之一是中國有了高規格的“國家能源辦”,一把手由中國重量級的人物馬凱兼任。
4月底,討論了10年的統管國家能源工作大局的國家能源辦公室已經正式成立�!度A爾街日報》的報道稱,盡管尚未正式對外宣布,能源辦已開始接管以前由較低級別部門(包括國家發改委下設的能源局)負責的事務。新的能源辦直接歸國務院管轄,由副總理黃菊分管,級別更高,權力也更大。能源辦主任由發改委主任馬凱兼任。
分析人士稱,能源辦的成立表明,中國的能源政策目標將從“穩定能源供給助推經濟發展”向節能和提高效率轉變。能源辦將有權制定和實施綜合性能源戰略,內容涉及獲得國外油氣資源、解決國內煤炭供應和運輸瓶頸、緩解電力短缺、敦促企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降低污染等各個方面。
能源趨勢令人擔憂
自2002年開始出現大規模電荒以來,煤電油運高燒不退。除了持續緊張的能源形勢外,中國的能源趨勢更出現了令人擔憂的變化。
國際能源署(IEA)中國部主管杰夫里·洛根近日在美國眾議院資源委員會作證時表示,自2000年以來,中國能源需求劇增,過去兩年中石油需求猛增27%,原油進口量在2002到2004年之間增加了75%。而且中國的能源需求彈性(能源消費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比)在2004年超過了1.5,即GDP增長一個百分點,能源需求增加1.5個百分點。這扭轉了中國近20年來能源需求彈性低于1的長期趨勢。
實際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在1980年至2000年間的能源需求彈性為0.47,GDP年均增長率高達9.7%;而相應的能源消費量年均僅增長4.6%。
發改委能源所科研處處長江克俊認為,能源需求彈性陡然上升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來建筑、鋼鐵等高能耗部門超速發展所致,只是短期現象。洛根則對《青年參考》表示,目前尚無法判斷這是長期趨勢還是短期現象。
能源部在1988年也曾成立過,當時是把能源領域的相關企業捆綁在一起成立了能源部。但這種政企合一的聯合部門,只存在了4年便匆匆夭折。盡管能源辦的成立不會立竿見影地解決中國能源瓶頸問題,卻大大增加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粗放式的能源消費在中國仍然很普遍,中國每生產一美元GDP,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倍、德國法國的7倍、日本的11倍。
美國《商業周刊》認為,嚴重的低效使用能源雙倍地損害了中國——高昂的成本和污染后果。世界銀行估計,中國低效能源消耗每年造成的產出損失和健康開支高達1200億美元。即使是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也無法長期負載如此沉重的壓力。
清華大學教授王維城說,早在1997年我國就通過了《節約能源法》,卻沒能得到全面貫徹,2004年發改委制定了《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今年人大又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很多法律、規劃、政策都需要有相應部門統籌落實,真正形成鼓勵節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垃圾焚燒發電等各種新能源技術都需要政策的支持。
廣泛看好的天然氣
在國家能源戰略中,被廣泛看好的是天然氣的推廣。煤炭目前仍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占能源消費的70%以上。但煤炭帶來了沉重的環境和健康問題。最新資料顯示,僅山西一省,每年因煤炭污染影響健康造成的損失就高達20億元。天然氣是一種比煤炭清潔得多的能源。
IEA的洛根說,中國計劃將天然氣的使用從目前占能源消費3%的水平逐步提高到2020年的10%。他認為,如果能夠制定正確的政策框架,天然氣的潛力可能比中國官員的預測更大。中國已經完成了規模宏大的“西氣東輸”工程,盡管一些觀察人士質疑這一工程的經濟性,同樣的疑問在建設中國第一條天然氣管線——通到北京的天然氣管道時也出現過,但現在這條管線輸送的天然氣已經供不應求,第二條通往北京的管線將在2006年開始供氣。
美國能源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楊富強也認為,解決中國能源問題的關鍵在于天然氣。他強調,中國必須改變現有的過度依賴煤炭的能源結構,加大天然氣勘探力度,在國內找到更多“氣田”,與此同時,也應該多進口一些天然氣,“我們既然可以用國外的石油,為什么不能用國外的天然氣呢?”
千呼萬喚的燃油稅
“目前中國的汽車油耗過于奢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指責,“轎車平均百公里油耗高于歐洲、日本。近年來,不僅高油耗SUV車在超常增長,而且世界頂級豪華車紛紛看好中國,并在剛走出低收入行列的中國設廠生產�!�
中國大眾汽車消費剛剛起步,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但在中國許多大城市,汽車排氣量、車身尺寸、汽車重量等平均水平已經高于今天歐洲的一些大城市。
陳清泰認為,“保持目前的高油耗政策,必將導致和美國相同的(汽車)消費結構�!爆F實逼迫中國必須結束對美國模式的單純模仿,走高效、節能、環保的新型發展之路。
從1994年有關征收燃油稅的動議被首次提出,燃油稅就一直被反復研究。僅從2001年至今,國家稅務總局兩任局長金人慶、謝旭人就多次對外發布過燃油稅將“適時開征”的消息。但由于利益牽涉廣泛、油價不斷走高而始終未能出臺。
有分析師稱,我國政府可能會考慮在汽油和柴油零售價基礎上加徵20-50%的燃油稅,仿效西歐以高稅率促進能源節約并保護環境的政策。中國目前的汽油柴油零售價屬于全球最低水平。
目前美國的燃油稅是30%,日本是120%,德國是260%,法國是300%,偏低的燃油稅水平造成美國轎車偏大、偏重、耗油,而歐洲的高燃油稅政策則促進了節油的小型車的發展。
小排量通常指發動機排量1.0~1.3升左右的車型。與大排量轎車相比,小排量車小巧、操控靈活且省油經濟,而這些優點都有助于降低社會能耗、減少空氣環境的污染。
發改委的江克俊表示,燃油稅的出臺,對于提倡普通老百姓節油是個“非常好的信號�!彼€建議,政府應推廣幾款節油車型,比如,豐田先鋒PRIUS,采用混合動力,今年6、7月將在長春下線。他認為,政府提供補貼促使其合理定價�!拔覀兊难芯堪l現,如果全球都開始使用這類車,全球石油消費在2020年將開始下降。”
另外,他還推薦一些先進的柴油小轎車,“大眾公司的柴油車非常好,應該鼓勵到中國來�!倍龅竭@一點,中石化和中石油首先要能提供相應品質的柴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