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提高電價恐難解決中國突出的"計劃電"與"市場煤"矛盾.中國國務院研究室宏觀司副司長范必建議,中國應盡快推進節能發電調度試點,同時改革電力交易方式,讓供求雙方直接交易,從而降低電煤消耗和企業用電成本,亦可通過產業鏈的傳導大幅降低中國正面臨的物價上漲壓力.

這位致力于能源研究并參與起草節能發電調度文件的官員在接受路透專訪時指出,這些改革并不需要進行企業組織、機構、資產、人員上的調整,只要改變現在交易和調度規則,就可在很短時間內成行.
他舉例稱,"一臺3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發電機組每千瓦時(度)消耗標煤300克左右,而小機組達400多克,有些甚至到500-600克,可以算筆帳,如果讓大機組替代小機組,通過節能發電調度,中國一年可節省標煤9,000萬噸,孰好孰壞還要更多理由嗎?"
中國目前的電力交易方式還在沿用傳統計劃經濟時期的統購統銷辦法,即發電企業發電後,由電網公司統一收購,再向用戶銷售;而電網執行國家批準的電量收購計劃.與此同時,煤炭的生產銷售卻完全市場化.由于今年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導致發電企業普遍面臨虧損境地.
中國政府此前決定從7月1日起上調電價,對于工商業用戶提價幅度為4.7%,由此增加的收入80%歸發電企業.這是兩年來中國政府首次調高電價以補償發電企業的損失. 政府同時對電煤價格做出限制,但分析師稱由于動作幅度較小或太晚,已不足以完全緩解煤價上漲的壓力;相反還可能導致占全國發電總量80%的火力發電企業面臨更大的困境.
應盡快推進節能發電調度
2007年與2003年相比,中國電煤消費增長近一倍,電煤產量占全國煤炭產量的比重提高3.1個百分點.范必認為,電煤需求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源于高耗能小火電機組的大量存在.
他指出,目前全國單機容量13.5萬千瓦以下的機組仍有1.4億千瓦,這些機組平均每發一度電比大型高效機組要多耗原煤150克以上,如果小機組全部由大機組替代發電,實現中國煤炭供求平衡并不難.
"而小火電機組難以大量關停的重要原因就是發電調度方式不合理."他解釋稱,目前中國電網仍在延用計劃經濟時期平均分配發電量的調度辦法,即電廠不論發電方式和能耗水平,每年都能從電網獲得基本相同的計劃發電利用小時數.
在實際調度中,小機組未完成發電計劃時,大機組要讓路;火電未達到發電指標時,水電要棄水,核電要減少發電.這種調度方式等于鼓勵小火電的發展,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也加劇電煤供求壓力.
基于此,范必建議,應該盡快推進節能發電調度試點辦法,按照節能環保和經濟的原則,電網企業應當根據火電機組能耗由低到高,依次安排機組上網發電.目前已進行試點的貴州成效相當明顯.
去年國務院發文,決定在廣東、四川、江蘇、河南和貴州五省進行節能發電調度試點.目前僅貴州一個地區試點.而據貴州電網公司負責人介紹,該省去年大幅提高水電利用率,全省全年至少減少原煤消耗3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萬噸.
搭建電力交易平臺
范必并建議開展電力直接交易試點,可由國家能源局組織研究和試點,提出改革電力交易方式的方案;由電監會對電力直接交易進行監管.
他提議,改革前期可限定在工業和商業用電范圍(占全部用電量的85%),居民生活用電和農村用電暫不調整.可按照用戶變壓器的容量,從大到小逐級逐步實行直接交易改革.
他指出,要處理好電力交易方式改革與調度方式改革的關系,將節能發電調度辦法作為開展直接交易的前提,小火電將不參加電力直接交易;同時要完善配套政策,包括消費電價降低後,對國家限制的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企業應研究有關政策,保持限制力度.同時還要保證電網企業的合理收益,規范電網收費. 范必提到,中國山東部分企業已有電力直接交易的嘗試,結果是發電企業收入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消化了電煤漲價因素,工業企業及商業企業實際用電成本,則分別從原來的每度0.6-0.7元及0.8-0.9元降至目前的0.4-0.5元,"這顯然是一個雙贏之舉".
深入專題了解:發改委上調上網和銷售電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