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沈陽•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大會召開 |
來源:中國能源網 時間:2018-11-8 15:04:53 用手機瀏覽 |
為深入貫徹黨的中央十九大部署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重要講話精神,助力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探索以智慧城市建設和大數據發展推動全面振興,打造以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為基礎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圈。
在2018年11月2日-3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沈陽市大數據管理局、沈陽市渾南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沈陽麥克奧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沈陽•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大會分論壇“聚焦新型智慧城市,推動大數據產業生態建設—‘能源+醫療’”在沈陽萬豪酒店盛大舉行。
論壇上沈陽市大數據管理局局長李瑩,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教授,新奧集團執行副總裁、技術委員會主席朱振旗,中國電信集團產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中心主任張東,北京清華同衡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棟,軟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戰略合作中心總經理劉超,麥克奧迪(廈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澤聲相繼發言,為推動能源與醫療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全面提升智慧城市發展水平,加快智慧能源、智慧醫療建設,
構建智慧城市發展體系,以及如何利用能源與醫療大數據應用打造城市新型產業集群、新興產業生態鏈提出寶貴建議。
近兩百年來由于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正承受著巨大的環境考驗。我們社會的進步過度依賴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巨大的碳排放量正在給全球生態環境造成難以逆轉的嚴重破壞。全球經濟可持續性,正在受到氣候變化,全球變暖和能源危機的巨大挑戰。發展可再生能源、節能減排現已成為全球共識。能源行業的轉型和產業升級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方向。將互聯網技術與能源行業進行深入融合,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提高企業用能效率已成為當下重要發展方向。
麥克奧迪(廈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順應互聯網+智慧能源的發展趨勢,憑借雄厚的能源行業產品研發生產經驗、卓越的信息技術服務能力,從電氣絕緣件的研發生產企業逐步向城市智慧能源服務商延伸,為客戶提供基于能源應用服務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2017年6月21日由麥克奧迪(廈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廈門標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沈陽信息產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組建了沈陽麥克奧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智慧能源管理平臺運營、用能信息采集器(NB-IoT/5G)研發與銷售、配售電業務、增量配網項目投資與運營、綜合能源服務項目的開發與運營、一帶一路項目等。
公司經過一年的潛心產品研發,在本次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大會中正式宣布智慧能源管理平臺上線。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是由麥克奧迪(廈門)控股的另一家能源科技板塊子公司——北京科睿博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負責產品研發,沈陽麥克奧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市場運營的能源互聯網綜合服務云平臺。平臺通過硬件采集設備對水電氣油等能源信息的數據采集、電氣設備狀態數據采集后,通過數據采集分析系統,為政府提供能源數據分析決策服務、售電交易電能服務、企業數采節能服務、電力系統運維服務及新能源汽車車聯網服務。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的出現有效的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為政府提供能源領域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助力城市的高速發展。成為了沈陽打造綠色城市,構筑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司與沈陽市大數據局于2017年12月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共同推進大數據產業和能源互聯網建設等方面達成共識,2018年8月申請成為大數據協會副理事長單位。
同時積極參與沈陽市政府與華為云簽訂的“沈陽工業云”計劃,在市經信委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申請“上云”,后續將在大好政策的指引下以能源互聯網平臺為基礎促進沈陽工業企業成功轉型升級。
目前,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已于2018年5月整體開發完畢,并于9月28日完成了系統驗收并獲得沈陽市經信委軟件處及大數據管理局等相關領導的高度認可。7月用能信息采集器1.0版本產品設計研發完成,8月通過測試開始量產并投入企業實際使用,10月正式開始市場化營運。
通過不斷挖掘市場需求,公司與遼寧國盛電力銷售有限公司簽訂了整體戰略合作協議。國盛售電公司作為遼寧省內最大規模的售電公司,年內客戶數量將拓展至800家,雙方將在平臺售電系統升級,企業能效采集等多項客戶增值服務方面進行全面的合作。
公司目標在2019年第一季度前完成采集器2.0設計研發生產,從核心芯片功能升級到5G傳輸應用等多個方面都有全面的提升。12月前實現對1200家企業接入平臺化服務,百億級用能數據全部上傳至智慧能源管理平臺。通過電能服務、節能服務、運維服務等模式為企業累計節省1.92億kWh電量,節約企業用電成本總計1億元人民幣。
沈陽麥克奧迪能源科技將立足沈陽打造輻射全國、全世界的能源互聯網體系,形成以麥克奧迪能源互聯網云平臺為中心的能源互聯網生態體系,帶動各產業蓬勃發展,以科技實力打造全新的未來能源互聯網生態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