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廢品回收”模式走紅 國家政策繼續向回收行業傾斜 |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8-10-31 15:49:26 用手機瀏覽 |
在“互聯網 ”大背景下,“互聯網+廢品回收”模式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該模式使得街頭回收游擊隊人員及回收站變得正規,同時還解決了城鄉結合部臟亂差的問題。
我國垃圾以年均20%的速度遞增。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較低的垃圾回收率。垃圾尤其是電子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非常容易變成“環境炸彈”。因此如何有效的進行垃圾回收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時下的廢品收購,存在兩難問題:收者沿街吆喝,一天下來收效甚微;賣者或自己到廢品回收店賣、耽誤時間,或干脆把廢品扔進垃圾箱、分文無收。賣廢品開啟“互聯網+”模式,既減輕環衛部門的作業量和處置成本,也節約資源,還能多少增加群眾的一點收入,可謂一石三鳥。
伴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的推進,“互聯網+廢品回收”模式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在互聯網大數據基礎上的廢品資源化回收利用模式正成為垃圾回收行業新貴。
銀川市城管局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新寧介紹,現在不少市民家中的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廢舊電器無人回收,成為家中擺設,可能占據公共空間。隨著“互聯網+廢品回收”工作的推廣,這一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王新寧稱,將垃圾分類工作與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通過線上交易加線下物流的方式,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杜絕二次污染,節約生活垃圾在收集、轉運、處理過程中的費用。
調查顯示,民眾一致認為,“互聯網+廢品回收”回收模式,可有效杜絕回收人員不好找、回收物品價格不透明和普通拾荒人員上門回收不安全等問題。而對回收人員而言,則可以有效幫其快速鎖定回收目標。使得街頭回收游擊隊人員及回收站變得正規,同時還解決了城鄉結合部臟亂差的問題。
可以說,“互聯網+”在新模式的探索階段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與態度、企業的戰略與困境對于新模式更快地適應中國城市環境,成為突破“垃圾圍城”的利刃具有重要的意義。
仔細分析垃圾回收互聯網平臺發現以下特點:一、平臺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垃圾處理企業處于企業自身發展需要而建立的垃圾回收平臺,如回收哥、虎哥回收、桑德回收聯盟等,另一類是單純的垃圾回收互聯網平臺,如淘綠網、淘棄寶等。二、垃圾回收的對象主要是電子廢棄物。原因是國家對電子廢棄物回收有補貼,另外就是電子廢棄物易回收易拆解。三是大部分垃圾回收互聯網平臺創建于2015年。主要原因是2015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2014年版)》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標準》的發布刺激了電子廢棄物回收平臺的爆發。
“互聯網+廢品回收”還處于初始階段,仍存在不少亟需解決的問題,會不會短命、能不能推廣,考驗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能力和智慧,考驗互聯網企業洞察市場的眼光和魄力,也考驗廣大群眾接受新事物的胸襟和與時俱進的水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