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周四意外上調成品油價格和電價,這不僅不會削弱中國打擊通脹的努力,還反映出政府益發有信心遏制整體通脹壓力。
對于開車族來說這是個壞消息,因為加油費用一夜之間就上調了18%,這讓他們既驚愕又憤怒。然而,經濟學家對此消息的反應則要冷靜得多。
經濟學家指出,資源價格上漲無疑會波及通脹,但中國消費者在燃油方面的支出相對較少,因此其對通脹的影響也相對較小。多數人估計,其對今年馀下時間內通脹率的影響也就是推升一個百分點,甚至更少。

食品價格是過去一年中刺激中國通脹的主要因素。過去兩個月中,食品價格漲幅回落,因此5月通脹率從4月的8.5%下降到7.7%。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說:“其降幅可觀,因此也給此次提價提供了機會!
然而,這種政策突然的改變也帶來明顯的風險。
盡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已經有所下降,但仍距離12年高位不遠。
并且盡管CPI回落,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卻再創新高。5月PPI同比漲幅為8.2%,為近四年高位。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趙清明表示,燃油價格和電價上漲將加劇生產環節的通脹壓力。
對整體CPI影響有限
不過就算制造業者發現利潤率受到了擠壓,其對消費者層面的影響還是有限。
趙清明稱:“我認為,現在是(上調燃油和電價)良機。這不會對消費者物價造成重大影響!
開車族面對燃油價格上漲的壓力,就會減少在外出就餐、卡拉ok、出游和珠寶等其他方面的開銷。所以盡管不同消費類別間的相對價格波動,整體通脹率的波動不會很大。
而交易商在聽說周四燃油漲價的消息後,押注中國對石油的需求會下滑,推測企業在用油用電方面會更為節儉,這推低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將削減0.2個百分點,嚴重依賴能源的企業背負成本上漲的壓力。
不過這個論點也值得商榷,因中國的現狀是:煉油商面對煉油虧損削減產出,加油站供應緊張。此次調價可能令消費者和企業益發認識到這些資源的稀缺性,從而令其分配更為高效。
美林經濟師Ting Lu在研究報告中寫道:“雖然高價可能壓制一些需求,但短缺狀況緩解,可能對經濟增長有利!
通脹預期
對于中國政府而言,同樣不可知并且更令人擔心的是,民眾會對此次漲價作出怎樣的反應。
中國官員已多次表示,燃油和電力價格服務于社會和經濟穩定,盡管同時也承諾未來將會令其與全球市場接軌。
當然,分析師和普通民眾幾乎都沒料到政府會在奧運前出臺此次重大舉措。
政府承諾會向農民、漁民和計程車司機等弱勢群體提供補貼。并且此次電價調整不包括居民生活用電,只是針對工業和商業用電。
遏制通脹預期,可能是中國政府未來數月的最大挑戰。但如果中國政府認為通脹預期不可控,那麼這次就不會果斷調漲燃油和電力價格。
Capital Economics經濟師Mark Williams說道:“這表明他們(中國)對通脹的憂慮在過去數周已經明顯減退!
深入專題了解:發改委上調上網和銷售電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