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我市成功入選國家第三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創建示范市的三年里,梅州市迅速成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領導小組,堅持強化責任、健全制度、完善政策、加強監管相結合,以產業結構調整為著力點,以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實施節能減排工程示范為主要手段,強力推進節能減排攻堅行動。至今,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新進展,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充分得到發揮,具有梅州特色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模式和經驗逐步完善建立。目前梅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并不斷深化。把節能減排工作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出政策、搭平臺、建機制,讓城市發展融入生態理念,把優美環境留給客都百姓。
重視+落實
建起工作新框架
環境美如鏡,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清新空氣,這是梅州的“常態”。2017年廣東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出爐,梅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9.2%,位居全省第一。
產業結構調整成果顯著,綠色交通體系科學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綠色建筑發展迅速……
成功入選國家第三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不僅為廣東省唯一全境納入原中央蘇區的梅州帶來了經濟社會全面轉型、升級發展的歷史機遇,更成為全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引擎。2014年,我市成功入選國家第三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的消息傳來,全市上下為之一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成立了市長任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組組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常務副組長,市財政、發改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梅州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統籌做好全面組織協調工作,各縣(市、區)和梅州高新區也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協同聯動。與此同時,還在全市范圍內成立主管部門負責、相關部門配合的六個實施工作組,專門成立節能減排工作機構,并增加編制,保障經費,確保此項工作有序推進。
市領導定期協調、安排部署示范城市建設工作;制定《梅州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5—2017年)》、《梅州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梅州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系列文件,建立節能減排項目審批、申報、管理、資金撥付、績效評價聯動機制、“六化”三年行動計劃等,這一個個具體動作,匯聚了三年多以來我市自上而下開展創建示范城市建設的行動。三年多來,我市與縣(市、區)及重點節能減排企業代表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了任務目標、責任分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驅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管理+建制
探索工作新路子
春天的芹洋濕地公園芳草萋萋、流水潺潺,開闊的綠地、清新的空氣讓前來散步觀光的市民流連忘返。芹洋濕地項目建設有潛流濕地、表面流濕地、河道走廊濕地、配套道路及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等,高標準的示范項目打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美環境。
為了提高示范項目建設水平,我市在精細管理上狠下功夫。出臺《梅州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對項目的申報、實施、監督和績效等做出明確規定。同時,各級負責人定期進行項目現場督導,及時提出并督促整改項目中存在的問題,保證項目管理規范。
同時,我市組織相關單位全面梳理梅州市現有各項節能減排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合力。通過實施差別化水價、財稅優惠政策、環保收費政策、土地優惠政策、淘汰黃標車經濟激勵政策、高污染燃料鍋爐改造經濟補貼政策、綠色建筑獎勵政策、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政策、“以獎促減”激勵政策等配套政策,提高節能減排能力建設。
積極探索建立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創新方式方法,走出了集成財政政策和整合財政資金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新路子。率先在全省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探索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梅州模式”;印發《關于梅州市碳排放權交易實施方案的通知》、《梅州市碳匯造林標段質量考核評比辦法》,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河長制”實施方案,設立生態補償機制和成立跨界污染聯防聯治機制等創新性機制體制,形成了具有梅州特色的節能減排經驗做法。
監督+考核
煥發工作新活力
“在示范城市建設工作中,我市積極采取PPP、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及創新綜合節能環境服務等方式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并把中標信息等進行公示,接受監督!笔胸斦止ぷ魅藛T告訴記者。
如何讓國家財政投入的資金更好地發揮“酵母效應”?我市制定了《梅州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注重強化資金管理和使用效益,并突出綜合性獎勵專項資金的杠桿作用,引領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帶動企業自籌資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2016年,我市出臺了《梅州市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工作方案》,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和擴大民航和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建設運營、交通運輸樞紐及交通智能化建設等12大重點領域投資。并成立梅州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工作領導小組,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工作提供組織保障和做好監督工作。
我市還不斷加強能源生產、流通、消費統計,建立健全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能耗統計制度以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指標季度統計制度,完善統計核算與監測方法,提高能源統計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完善重點減排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數據網上直報系統和減排措施調度制度,建立重點污染源信息動態管理系統,以及農業源與機動車排放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完善節能減排考核辦法,繼續做好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環境質量、污染物減排結果和企業環境行為公告工作。
同時,完善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將其作為對縣(市、區)和市直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其中,由節能減排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實施方案預定的節能減排目標逐年分解,并下達到各區(縣)和市直有關部門,再把落實節能減排三年目標(2015-2017年)與年度考核相結合,把年度目標考核與進度跟蹤相結合,將節能減排工作納入對縣級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每年對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部門節能減排目標責任進行考核評價?己私Y果在全市通報,為此形成倒逼機制,保質保量推進項目實施。
與此同時,還全面實施單位GDP能耗指標年度核算制度、主要污染物排放監測制度和通報制度。完善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能耗統計數據、主要污染物排放數據網上直報系統和節能減排措施調度制度,建立縣(市、區)能量消耗統計制度,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統計工作,健全能源計量管理、能源統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制度,促進企業節能減排上水平。
加大節能減排執法力度,強化對重點耗能企業和重點污染源的日常監督檢查,對違反節能環保法律、法規的單位公開曝光,依法查處。加強對年耗能3000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耗能單位實行監管和檢查,嚴格執行產品能耗環保限額強制性標準。加強對新建項目的審批及項目設計、建設、驗收和運行等環節的節能監察,全面推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能評制度。建立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監控平臺,組織開展企業節能行動。
為了引導全市人民關注、支持、參與節能減排工作,我市還開展了廣泛宣傳,專門設立節能減排專門展區,拍攝系列節能減排主題宣傳片,組織系列節能減排展示展覽活動,并建立節能減排公共網站等,在全社會形成節能減排的濃厚氛圍,使節能減排工作更加深入人心,真正成為全市520多萬人民的自覺行動,齊心建設“梅州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