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被動房屋,主動亞洲”為主題的第一屆亞洲被動房大會,日前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召開,來自中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200余名業內人士與會,探討被動房未來發展方向,推動被動房技術研發及標準制定。會上,亞洲最大的被動房公共建筑——被動房體驗中心,在青島正式啟用。
被動房概念源于德國,又稱為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顧名思義,指不用主動的采暖和空調系統就可以維持室內熱環境。是集高舒適度、低能耗、經濟性于一體的節能建筑,使建筑實現了冬暖夏涼等節能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在被動房體驗中心看到,這座以白色為主基調的“卵石形”建筑總面積1.38萬平方米,與周圍景色渾然一體。據了解,該體驗中心樓宇形態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嶗山卵石,也與中德生態園8個卵石形狀功能區域的規劃概念相契合。
“體驗中心不僅是嚴格按照被動房國際標準打造出的"亞洲樣板",也是集被動式建筑技術展示、交流和培訓、辦公、試體驗居住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建筑!敝械侣摵霞瘓F副總經理、青島被動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于正杰介紹。
這項耗時1年半打造出的建筑精品,已經取得了3項專利成果。體驗中心應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風系統,摒棄了傳統建筑開窗直接換氣的方式,通過獨有的過濾裝置在實現通風換氣的同時,避免了溫度損失,熱回收率可達85%;同時還可有效清除霧霾,確保了居室的舒適性。在建筑保溫方面,體驗中心也做到了精益求精。為了防止傳統建筑中“冷熱橋”結構造成的熱量損失,設計師獨創了隔斷陽臺結構板、無熱橋穿墻套管等“斷橋隔熱技術”,避免了突出建筑墻體造成的能量損耗。
正是這種精準設計和精品施工,使得該項目全年供暖、供冷需求顯著降低,建筑節能率達到90%以上,每年可節約運行費用約50萬元、減少碳排放量664噸。
據悉,中德生態園被動房推廣示范小區也已奠基,這是亞洲首個高標準被動房住宅區。小區總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以多層、聯排和健養公寓為主,預計2018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將申請德國被動房研究所(PHI)被動房認證、中國綠色建筑三星級認證,預計每年可減少2376噸碳排放,節約運行成本687萬元,節約用電1272萬千瓦時。據介紹,未來5年,中德生態園還將集中發展160萬平方米被動式建筑集群,形成全國乃至世界的被動房項目集聚區。
同時,中德生態園還將規劃開建被動房產業園,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設被動式建筑技術研發、材料設備生產、核心商務服務、培訓認證中心等。目前,中德生態園在國際標準落地、超低能耗建筑建造、超厚保溫材料、高性能門窗等被動房技術研發上,已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
在被動房產業發展的同時,中德生態園還全面參與構建被動房技術體系和產業鏈:以被動房技術體驗中心實時能耗數據做參考,推動適用于中國的被動式建筑標準制定,探索被動式建筑在中國發展的新模式。其中,中德生態園參與編制了中國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部分設計準則,住建部已經對外發布。
據統計,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每年約有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而目前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40%至50%,建筑節能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在被動房項目示范、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業構建等方面,中國的被動式建筑發展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