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生病,因為懼怕醫院的收費貴,且以為是小毛病,自己去藥店買點藥就能治好。結果花了上千塊的藥,還沒有治好。沒有辦法結果到醫院,醫生開了幾個藥,大約20塊,3天后痊愈。我后悔了。。。。
覺得自己可以,結果卻耽誤病情,浪費了時間、精力、財力。。。
可是事實上,有時圖小便宜,怕別人坑自己,自作主張的干些事,有時是無用功的,可能還單位時間
下面是自己日常工作中在企業中見到的一些,企業出力不要好的事
(1)做環評
有的老板圖省事,找些不是非常正規的企業、個人來做環評,可能當時花了較少的價格,環評是通過了,等驗收時,因為環評單位提的污染治理措施,建設單位壓根做不了,驗收不了。企業慌了,找這找那,最近的環保違規違法項目清理,不能驗收就處罰,老板找環評單位,環評單位早跑路了,哪里找去,腳跺的都快斷了。。。后悔藥是吃不了,
其實有時找正規單位,不一定就價格就貴。。。,好點可以重新做環評,壞的處罰。。。
(2)污染治理
有些企業,自己認識到污染要治理,但圖省事,誰也不問,自己參考別人的項目來做污染措施,但并不是每個項目的污染治理措施都一樣,特殊性在此,結果自己措施上了,環保局一看,不達標,得按照規范來干。傻眼了,錢花了,還有再返工。
其實企業可以直接咨詢環保局或者咨詢懂環保技術的人員,別又花錢又返工的。
(3)環保驗收
現在很多地方的環保驗收都放開了,企業需要做環保驗收,結果同環評一樣,找不正規或者不懂技術的單位或個人,驗收報告寫的一朵花,事實上,驗收是對已有合格的認可,不合格的要給企業提措施,企業改正后才能通過,即使驗收會通過,以后的市、省、國家環保督查一看,有問題的還是要出。環保新形勢下,還是要端正態度。驗收單位要對企業負責、對環保局負責,對驗收單位負責,畢竟名聲很重要。
(4)企業搬遷
企業搬遷了,為了省錢,把以前的老設備都搬到新企業,這個情況大部分可能可以。但是新的產業政策,新的園區規劃可能不一樣,在不懂的情況下貿然搬遷,也許冒風險。舉個例子,一個企業,因為發展壯大了。需要搬入產業園區,結果把原有鍋爐搬遷到園區,都準備生產了,環保局說,這個燃煤鍋爐不能上,企業花了幾萬塊的改造安裝都打水漂了。其實這樣問題,在搬遷前,問問環保局或懂技術懂法的人,不至于浪費錢財精力吧。
不一定企業履行環保手續就那么浪費錢。少走彎路,環保新形勢下,走正確的路,不懂多問問人吧。
祝所有企業環保等都滿足要求,新年發大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