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粗獷式的發展到清潔生產發展,企業需要適應過程,而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助推企業節能減排,信用度成為一個企業發展的“門臉”。
2014年四部門聯合發布了《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將火電、鋼鐵、煤炭、石化、建材等16 類重污染行業,以及從事能源、自然資源開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企業納入環境信用評價范圍。兩年多時間,各地在加強企業環境信用體系建設,一步步完善“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
日前,福建省環保廳、省發改委、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銀監局聯合下發《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實施意見(試行)》,福建明確從2017年開始,在全省范圍內分級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根據評分,將企業分為環保誠信企業(綠牌)、環保良好企業(藍牌)、環保警示企業(黃牌)、環保不良企業(紅牌)等4個等級,向社會公開并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對環保誠信企業將采取激勵性措施,環保不良企業將在貸款、評優、資金補助等方面處處碰壁。
納入環境信用評價范圍的企業主要是重污染、高耗能企業,在節能減排風潮下,環境信用的標簽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從企業自身出發,一旦重污染、高耗能企業環保不達標,不僅有環保信用低不良的記錄,而且將給企業發展帶來很多障礙。對有不良環保記錄的企業,節能、環保公司也會心存芥蒂。
對于節能服務公司來說,經過多年的發展,業務領域廣泛。節能服務公司取得良好環境信用,對節能服務市場拓展更容易,重污染、高耗能企業也更傾向于這樣的節能服務公司。
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助推節能減排,也是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