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無錫企業嘗到了節能新模式帶來的甜頭——5月26日據無錫市經信委節能處獲悉,包括芯奧微傳感技術有限公司、菲尼薩光電通訊科技、愛克發影像、紅豆集團在內的多家無錫企業正在“合同能源管理”這一模式下逐漸降低能耗,邁上綠色發展之路。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無錫市已擁有近80家節能服務機構,年節能量超過10萬噸標準煤,服務范圍涉及電子、紡織、醫療等多個重點行業。
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市場化節能機制,其實質就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業務方式。這種節能投資方式,允許客戶用未來的節能收益為工廠和設備升級,以降低目前的運行成本;或者節能服務公司以承諾節能項目的節能效益、或承包整體能源費用的方式,為客戶提供節能服務。
江蘇富源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憑借技術研發的領先和運營模式的創新,上月底成功登陸“新三板”,成為無錫能源管理類企業“第一股”。公司工程師馬玉華以一臺恒溫補水泵介紹:如果水泵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的時候,公司可以通過遠程控制切換到備用泵,同時可以通知人員到現場維修,從而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杜絕能源的白白浪費,整個系統的節能率在65%左右。
節能就是實實在在的效益。無錫東沃化能有限公司主產品為硫酸,高能耗一直是企業一大包袱。后來公司發現,硫酸制造過程中廢熱所產生的蒸汽可以用來發電,但是一個硫磺制酸配套余熱發電項目投資就要2800萬元,公司一下子拿不出這么多錢。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東沃化能后來與一家能源管理公司各投資1400萬元,東沃化能每年按照項目收益給予回報。“這個項目投產后,每年可以獲利1600萬元,不到兩年就能收回投資。”東沃化能公司一位負責人高興地說。
專家表示,我市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開展,推廣了一批有實用價值的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有利于提升我市工業企業用能設備的裝備水平,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生產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據悉,無錫今年將在去年基礎上,針對全市300家重點用能企業的中央空調、工業窯爐、余熱余壓、綠色照明、電機等節能領域進行調研,梳理出新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繼續助力無錫“綠色制造”的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