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神華集團對外正式宣布,集團所屬京津冀地區燃煤電廠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未來五年時間計劃投資190億元,到2020年底所有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
今日神華集團對外正式宣布,經過三年時間,總投資23.5億元,集團所屬京津冀地區燃煤電廠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未來五年時間,神華集團將實施節能環保升級改造項目1230項,計劃投資190億元,到2020年底,神華集團所有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供電煤耗達到295克標煤/千瓦時,碳排放強度控制在835克/千瓦時。
煤電“超低排放”的引領者
神華集團是煤電“超低排放”概念的引領者,2014年6月,國內首臺“超低排放”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在神華舟山電廠順利投入運行,此后國內發電企業先后開始對煤電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改造。
“超低排放”的概念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三部委制定的《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發改能源〔2014〕2093號)》,是指火電廠燃煤鍋爐在發電運行、末端治理等過程中,采用多種污染物高效協同脫除集成系統技術,使其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即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基準含氧量6%)分別不高于10 毫克/標立方米、35毫克/標立方米、50毫克/標立方米,比《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中規定的燃煤鍋爐重點地區特別排放限值分別下降50%、30%和50%,是燃煤發電機組水平的新標桿。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樹民介紹,集團歷時三年,總投資23.5億元,完成了京津冀地區全部22臺,總裝機978.4萬千瓦容量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改造機組已平穩運行一個月以上,監測報告顯示排放濃度完全符合國家“超低排放”標準,如定州電廠2號機組總排口在90%負荷下,最大排放濃度分別為煙塵0.90毫克/標立方米、二氧化硫9毫克/標立方米、氮氧化物29毫克/標立方米。
王樹民表示,神華最先的“超低排放”實踐在浙江的舟山,現在是京津冀,將來把“超低排放”這項工作做好的范圍就是全國,乃至沿著“一帶一路”合作雙贏的路徑,走向世界各地。
未來五年,神華集團將實施節能環保升級改造項目1230項,計劃投資190億元,其中節能提效960項、116億元;環保減排270項、74億元。到2017年底,神華集團東部和中部地區所有現役燃煤發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0年底,神華集團所有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供電煤耗達到295克標煤/千瓦時,碳排放強度控制在835克/千瓦時。
度電成本增加1分左右
“超低排放”改造必然會增加投入和運營成本,王樹民算了一筆賬:
根據神華集團超低排放的工程實踐,與達標排放相比,需額外進行低溫省煤器、電除塵器或濕式電除塵、脫硫增容、SCR等部分改造,單位投資增加110-400元/千瓦。按照設備壽命周期剩余15年、項目資本金率20%、貸款年利率6.55%、年檢修成本為總投資的2.5%、年發電利用小時4000小時、資本金收益率10%來測算,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的投資及運營成本增加1分/千瓦時左右。超低排放改造后,燃煤發電的售電完全成本也不到燃氣發電的一半。
“超低排放”改造投入較大,即便是對業績較好的神華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神華集團未來五年實施的節能環保升級改造項目計劃投資190億元,據測算,升級改造后,平均每年節約燃料成本16億元,五年累計碳交易收益1.6億元,減少排污費4.6億元,2016至2017年將獲取超低排放電價收入39億元(若政府電價支持方式延續至2020年,“十三五”共將獲取超低排放電價收入133億元)。
為鼓勵火電廠對燃煤機組進行脫硫脫硝改造,我國對改造機組在上網電價基礎上執行脫硫、脫硝和除塵電價加價等環保電價政策,脫硫電價加價標準為每千瓦時1.5分錢,脫硝電價為1分錢,除塵電價為0.2分錢。對排放濃度低于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限值50%以上的,減半征收排污費。
神華集團“超低排放”改造所采用的技術路線為:低溫省煤器技術降低煙塵比電阻和煙氣體積流量以提高靜電除塵器除塵效率,安裝高效濕法脫硫裝置(脫硫效率98~99%)、濕式電除塵器(除塵效率70~90%)和低氮燃燒技術+全負荷脫硝系統(脫硝效率不低于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