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是我國新能源從“初出茅廬”到茁壯成長、領先世界的十年。截至2015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全球的1/4,達到世界第一。這是令世界矚目、令中國新能源開拓者引為自豪的成就。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新能源發展仍然面臨很多困難,包括棄風、棄光問題突出,一些新項目并網難,可再生能源附加補貼到位不及時等。針對這些問題,“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李克強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對未來五年和今年新能源發展作出了部署,傳遞出很多積極的信號。
第一,將新能源確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每一個時代都有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起到引領和支撐作用的產業,哪一個國家能早一步提供有效的支持,就能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在“十三五”規劃中,國家將儲能與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車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設立戰略性產業發展基金,發揮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重點支持初創型創新型企業。
第二,將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的重點。優質、清潔、低碳是優化能源結構的主要方向!笆濉眹覍嵭邪舜竽茉窗l展重大工程,其中之一是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內容包括優化建設“三北”、沿海風電和光伏項目,加快發展中東部及南方地區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發電,實施光熱發電示范工程,建設寧夏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推進一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等。實施這些工程既要靠各類所有制經濟的積極投入,也要靠國家在資金政策上的大力扶持。
第三,實施一系列鼓勵新能源發展的政策。在能源和價格政策方面,繼續通過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對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定較高的標桿電價,支持新能源發展。在財稅方面,建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綠色稅收體系。在金融方面,建立綠色金融體系,包括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設立綠色發展基金。特別重要的是,“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實施節能低碳電力調度。按照這一調度原則,應當優先調度、全額收購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電;然后按機組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依次調度化石能源發電。這一調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出節能電力調度也已經有10年的時間了,至今為止只在個別電網得到落實,我們期待在“十三五”期間真正實現這一綠色調度方式,發揮其對新能源發展的支持作用。
能源是我國傳統計劃經濟管制比較嚴的領域,產業集中度高,市場化程度低,國有經濟比重大,行政干預較多,至今為止油氣、電力、核電等體制改革還未完全到位。但新能源領域,無論是能源開發還是裝備制造,來自傳統體制的困擾較少,各類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的空間較大,這對能源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不可錯失的機遇。
但是,在當前全球油氣價格大幅降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談判徘徊不前的情況下,新能源由于自身存在成本較高,間接性、隨機性較強等問題,將面臨來自傳統化石能源的激烈競爭。新能源要保持過去10年的發展勢頭,必須在技術創新、成本降低上有大的突破。新能源只有早日實現平價上網,才能從根本上形成與傳統化石能源競爭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