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出席河北省環境保護大會并講話。陳吉寧強調,要充分認識加強環保的重要性緊迫性,從體制機制上破解發展與保護的矛盾,以鳳凰涅槃的勇氣和追求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突出短板。
陳吉寧說,當前,我國環境保護正處于難得的窗口期、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負重前行的關鍵期,要充分認識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環境保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改善民生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以對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把環保工作抓緊抓實抓好,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雙贏,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
陳吉寧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以什么方式發展的問題,環保工作最根本的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當前難點是在尋找新動能和處理老問題之間把握好力度,實現改革、發展、穩定和保護之間的平衡協調。這關鍵在于通過改革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形成推動綠色發展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和內生動力。當前的重中之重是明確政府、企業、公眾的責任,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環保工作都來抓,環保責任共同擔。
一是建立黨委政府推動綠色發展的內生機制。
推動地方黨委政府踐行綠色發展,對本地區環境質量負責,既是新環保法的法律規定,也是中央對地方黨委政府的明確要求。中央開展環保督察巡視、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開展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等改革試點,就是要通過體制改革和完善,切實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解決一些地方環保說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掛空擋的問題。
二是建立企業履行環保責任的自律機制。
要扭轉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被動狀態,變政府“要我做”為“我要做”。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督促企業落實達標排放責任,依法堅決打擊企業環境違法行為,讓環境守法企業成長、環境違法企業出局。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實行“一證式”管理,使排污許可成為固定點源環境管理的核心制度。開展環境損害賠償相關工作,推進環境損害賠償鑒定評估納入司法鑒定管理體系,解決“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埋單”的不合理狀況。
三是建立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機制。
要加大公眾從自身做起、自覺保護環境的推動力度,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網絡舉報平臺和制度,促進公眾參與和監督。大力推進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推動環境監測信息、執法信息、審批信息、企業排污信息公開,解決信息公開中“企業拖、政府推、干部躲”的問題,讓政府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政府和企業的環境責任在公開透明中接受群眾的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