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全省上下牢固樹立“生態立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資源節約基本國策,把節能作為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和抓手,強化各項措施,節能降耗取得顯著成效,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8.3%,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16%約束性目標,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圓滿收官。
江西省節能之所以取得顯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五個方面:
——得益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產業調整優化,結構節能效果顯現!笆濉睍r期,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2.8:54.2:33.0調整到2015年的10.6:50.8:38.6。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2.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3.4個百分點,主要是工業占比下降,由45.4%下降到41.8%,下降3.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提高5.6個百分點。產業結構上的這一可喜變化,在節能方面有著非常明顯的體現,因第三產業比重提高,工業比重下降,全省實現節能約300萬噸標準煤。
——得益于工業結構調整優化。工業結構改善,工業節能成效顯著。2015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25.7%,比2010年提高1.9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5.3%,高于全省工業平均增速1.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37.8%,比2010年下降5.6個百分點,年均增長12.2%,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2個百分點,能耗增長出現大幅度回落,由2010年增長10.7%變化為2015年增長2.5%。受益于此,“十二五”時期,工業用能以年均4.4%的增速支撐了工業生產13.4%的增長,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33.8%,超額完成25%的工業節能目標。
——得益于落后產能加速淘汰;膺^剩產能,落后產能加速退出!笆濉逼陂g,累計淘汰水泥1851.7萬噸、造紙211.8萬噸、煉鋼273.3萬噸、煉鐵292萬噸、銅冶煉98.1萬噸、鐵合金15萬噸、焦炭140萬噸、平板玻璃284萬重量箱、印染38450萬米、鉛蓄電池797萬千伏安時,超額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得益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綜合利用保持優良水平,技術節能發揮作用。2015年,全省火力發電、供熱、原煤入洗、煉焦、煉油、制氣等加工轉換企業能源投入產出總效率達到67.4%,保持較好水平。其中,火力發電效率39.9%,熱點聯產效率41.0%,原煤入洗效率86.4%,比2010年分別提高1.5、1.3和8.8個百分點。企業回收利用各類能源597.93萬噸標準煤,占規上工業能耗的比重達11.7%,比2010年提高1個百分點。在統計監測的60項單耗指標中,90%以上綜合能耗指標均有下降,能源利用效率比2010年有大幅度提升。
——得益于重點領域節能穩步推進。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工作穩步推進。一是加大建筑節能力度,嚴格執行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全省城鎮新建建筑設計階段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達100%,施工階段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達98.5%以上。全省累計有111項工程取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二是加快調整優化交通領域能源消費結構,積極推進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利用!笆濉币詠砣⌒略霾裼蛙囕v13.79萬輛,新增新能源和混合動力車1567輛,淘汰高耗能車輛5.3萬輛;三是對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實行目標管理,并將考核得分情況納入省委、省政府市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和省直部門綜合績效管理體系。全省公共機構年人均能耗、單位建筑面積能耗與2010年相比下降率均達到20%左右。
在取得節能成效的同時,我省能源利用方面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能源格局“一小二低”。我省能源消費總量小,人均低,強度低。2015年我省能源消費總量8440.34萬噸標準煤,從大到小排居全國第25位,占全國的比重不到2%,遠低于人口和GDP的占比。人均能耗水平為全國最低,只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8%,人均用電也只相當于全國的55%。單位GDP能耗0.54噸標準煤/萬元,從低到高排居全國第8位,只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75%。正因為總量基數小,能耗水平低,我省節能潛力和空間十分有限。但從工業化的進程來看,我省目前仍處在中期階段,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能源需求將保持剛性增長!笆濉眹覍嵤┠芎目偭亢蛷姸入p控,我省經濟增長空間將受到來自資源能源約束的挑戰。
二是能源結構以煤為主。我省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煤炭消費量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近70%。過度依賴煤炭不僅降低能源綜合利用效率,而且嚴重污染環境。以煤為主的能源構成以及60%以上的燃煤在陳舊的設備和爐灶中沿用落后的技術被直接燃燒使用,成為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根源。目前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不到10%,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高碳能源消耗模式已難以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最大困局。
三是產業結構重工業化。我省經濟以工業為主體,第三產業比重低。工業占GDP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比全國低11.9個百分點。工業發展具有高度的能源依賴性,工業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工業單位產出所消耗的能源資源是第三產業的3倍。同時我省工業重型化特征明顯,高耗能行業比重偏高!捌摺钡漠a業結構帶來能源消費高度集中,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占工業的85%。經濟的較快增長是建立在高投入與高消耗基礎之上,增長方式粗放、低效,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任務重。
四是能源自給嚴重不足。由于省內資源匱乏,近年來我省能源生產持續下滑,能源生產與消費發展極不均衡,缺口很大,“十二五”期間煤炭的產需缺口平均以15%的速度不斷擴大。全省能源自給率持續走低,已從2000年的51%下降至2015年的30%,遠低于全國能源自給率85%的平均水平。能源自給嚴重不足,高度依賴外部市場,能源保障不確定性加大,能源風險將隨著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
“十三五”我國節能政策更趨嚴格,提出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今后五年是我省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關鍵期,機遇與挑戰并存,為此建議:
一要繼續強化節能目標管理。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節能壓力不大的情況下,節能工作決不能放松,要把節能作為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和抓手,采取強有力的節能措施,實行分類指導和監督,加強目標考核評價,強化各級政府和企業節能工作的責任意識。
二要繼續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推進服務業領域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盡快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規模,提高第三產業在經濟中的份額,使經濟由工業主導型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
三要繼續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嚴格節能、環保、安全等準入,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禁止高污染行業和落后生產能力向我省轉移,培育壯大電子商務、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現有的高耗能企業要加快向低耗能、高效益方向發展的步伐,積極主動實施低碳轉型促經濟新常態發展。
四要繼續加快新能源開發和利用。推動能源多元化發展,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因地制宜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替代比率,建立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與消費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