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并代表中國簽署協定。中國積極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引領各國共同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贏得國際社會積極評價。
產業調整迎機遇
《巴黎協定》的簽署,將對各國的產業調整帶來影響,碳排放行業或將迎來春天,環保節能板塊也有望受到資本更多關注。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談及《巴黎協定》的國內落實任務時曾透露,我國將加快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建立健全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力爭2017年全面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楊希雨指出,《巴黎協定》對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有著不同程度的指標性、引領性的意義。中國作為一個能源消費大國,這份協定尤為重要。它有嚴格的規定也有積極的鼓勵,這意味著將來會出現新的商機,也意味著有些火熱的產業將被取代。中國在公約中作的貢獻與承諾,也是國內企業剛性的指標和制約,既有產業陣痛,也有市場商機。最重要的是,在產業轉型中將會出現大量技術創新和進步,還有新的商業模式、交易模式等。
節能減排共發展
綠色、低碳產業是碳排放交易市場天然的寵兒,這一市場同樣對可再生能源青睞有加?稍偕茉词恰栋屠鑵f定》中唯一提及的清潔技術,協定將引導更多政府投資和社會資本流向清潔領域,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落實《巴黎協定》規定的碳排放權交易,中國的節能減排和低碳生產,將不再是一個投入大、產生小,甚至只有投入而無產出的“無底洞”,而將變成一樁減排越多、收益越大的好生意,變成一棵能源源不斷產出真金白銀的“搖錢樹”。讓低碳減排的新興產業獲得良好的回報,讓投資綠色環保的企業獲得穩定的收益,改善生態、修復地球就不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無疑,《巴黎協議》的簽署使全球向一個低碳的,適應氣候變化的世界邁進。未來,大國和通過早先的大量排放而發展起來的國家,應該承擔更多責任,發達國家應繼續帶頭減排,并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后者減緩陣痛,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實現全球減排的道路上,應充分體現國際氣候合作領域以公平為基礎“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樣才能獲取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