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等六部委聯合主辦的“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在京召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會上詳細介紹了“十三五”時期要完成的五大重要任務。
第一項任務,將目標和任務分解落實下去,《環境保護法》規定,地方政府對本地區的環境質量負責。把壓力和責任層層傳導下去,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核心是讓各級政府切實扛起生態保護的責任,跳起來摘桃子,一級一級抓落實。把目標任務跟每個省、每個市對接,把目標任務和年度指標分解下去,要把目標任務年度指標的下達落實與總結結合起來,要和環境保護督察巡視結合起來,要有手段,不能分解完就完了,與規劃實施的中期評估、終期考核、年度情況調度結合起來。有一系列的措施,不僅分解,要實時、分階段,通過各種手段來保障了解、掌握這些目標的進展情況,目的就是一個,要確保分解落實、任務作實、效果真實。
第二項任務,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大氣、水、土壤既是提供生態產品的環境要素,又是容納環境污染物的環境介質。環境治理的重點就是要堅決打好三大戰役,通過實施一批重大工程,來帶動加快污染治理和環境質量的改善。
第三項任務,深化落實各項改革措施。中央有20項改革,環保部有32項,今后幾年要完成。這里面包括中央環保督察,就是要落實生態環保黨政責任。光地方環保部門重視不行,地方政府的一把手重視,環保工作就好做,所以環保督察就是要解決地方政府生態環保黨政同責的問題,解決一崗雙責的問題。第二個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解決地方干預執法、干預監測的問題,要保證監測監察執法的權威性、獨立性。第三個監測事權全部上收。國家監測站點及國控斷面全部上收到國家管理,三年時間全部完成,來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權威性,實現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第四個是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這是環境管理的一項核心制度,也是精細管理的基礎,就是要求排污者必須持證排污、按證排污,一證式管理,使排污許可成為我們的固定點源管理的核心制度,F在已經在浙江和江蘇兩省試點,今年要在火電和造紙兩個行業和京津冀地區率先推行,2020年前基本完成這項工作。第五個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既解決環境問題,也能夠帶動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要通過環保產業提供更多的生態產品,更好的融合保護和發展的關系。這里邊也涉及到PPP、綠色金融等等一系列的工作。
第四項任務,強化環境的法治保障。加強法治不是為了懲罰,還是要為了讓大家守法,通過環境法律的完善和執行,讓環境違法行為受到應有的懲處,使企業環境行為的外部性內部化,來促進我們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形成。所以“十三五”我們會繼續加大力度,這里面涉及到我們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還有一系列如土壤污染防治法現在沒有的,要建立,還有一些相應的法律需要配套的一系列詳細的解釋、文件的制定,特別是執法隊伍的建設。
第五項任務,大力推進全社會共治。環境問題屬于公共利益,每一個公民既是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既是良好生態的享有者,也是保護者。只有共治才能共享。所以每個人都要身體力行,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卻可以形成保護環境的巨大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