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是降低建筑能耗、減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徑,也是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締造“美麗廈門”不可或缺的環節。近年來,我國各地不斷加大建筑節能改造,已取得了不少的成效。
重慶市
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是重慶市城鄉建委直屬單位,作為全市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建設科技推廣、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機構,在市城鄉建委領導下,大力推動建筑生產使用環節的資源能源節約以及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在促進建設行業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自重慶市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以來,迄今已10年。重慶市城鄉建委副主任吳波介紹,十年間,重慶市已建立了推動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產業發展、實施能力和社會參與五大體系,實施了新建建筑節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大型公建監管體系建設、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綠色建筑發展五大工程,并按照單體建筑、住宅小區、生態城區三個層次大力推廣綠色建筑,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重慶市建筑節能中心)在推動具體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大工程”是建設領域的“綠色行動”,讓重慶市每年實現建筑生產使用環節節能近450萬噸標煤,減排當量二氧化碳1000萬噸,節約鋼筋160萬噸,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發展綠色建筑,需要形成行業合力與社會共識。為讓更多行業和市民搭建更好的平臺了解并參與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連續承辦了六屆“中國(重慶)國際綠色低碳城市建設與建設成果博覽會”(簡稱“城博會”),承辦“綠色建筑發展高峰論壇”等技術研討會20余場次,累計觀眾達50萬人次,吸引英、法、德等20多個國家以及拉法基、巴斯夫等數十家500強企業參與。同時,為了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重慶市建設技術發展中心相繼建成低碳之家、未來之家、智慧之家,每年免費接待觀眾超過3萬人次。
廈門市
2015年9月,我市獲批全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為此,2016年1月18日,市建設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財政局、市經信局聯合發布《廈門市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示范項目管理辦法》,對符合條件的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項目給予每平方米40元的財政獎勵,我市計劃完成3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改造后節能率超過20%。
日前,市建設局根據《公共建筑能耗定額》對納入我市能耗統計范圍內的463棟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中型公共建筑進行普查,篩選出全市百余棟高于能耗限定值的建筑并網上公布。從能耗統計數據來看,公共建筑能耗消耗大,尤其是這批“超能耗”建筑單位面積能耗總量大,做好這部分公共建筑節能工作,具有可觀的效益,符合我市補助條件的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項目還可獲一定的財政獎勵。
齊河縣
4月12日,在齊河縣體育局宿舍,工人們正在為樓體外墻貼擠塑板,該縣2016年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正式啟動。
今年,齊河縣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工作計劃投資1017.72萬元,涉及糧食局、地稅局、體育局等7個住宅小區、27棟樓,改造面積為10.18萬平方米,將有783戶居民受益。該縣主要針對既有居住建筑的圍護結構實施隔熱保溫改造,對外窗實施隔塵降噪保溫改造,對采暖系統實施分室調溫、分戶控制、供熱計量改造。
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完成后,可使建筑物能耗降低40%至50%,大幅度降低居民采暖、制冷費用,實現室內冬暖夏涼。同時還可以提升老舊小區整體形象,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
太原市
4月15日,記者從太原市住建委獲悉,今年太原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目標任務確定,確保完成500萬平方米,力爭完成600萬平方米。目前,城六區節能改造任務已經下達,部分小區3月15日已經開始作業。
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俗稱“穿衣戴帽”,改造對象指2007年10月1日前竣工,不在城市規劃拆遷范圍,抗震和結構安全性能較好,改造后能繼續安全使用20年以上的既有非節能居住建筑。
此次節能改造年內計劃投資16.8億元,改造任務已全部下達到城六區,其中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萬柏林區城市核心區各120萬平方米;尖草坪區、晉源區各60萬平方米。
據悉,今年太原市住建委在城區政府組織申報的766萬平方米項目進行認真調研審核,綜合考慮道路建設等因素,確定345萬平方米列為第一批改造項目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