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陸續發放節能減排資金補助:4月5日鎮江市箭筒運輸11個項目獲升級節能減排資金補助; 云南省昆明市近日發布了《關于申報2016年昆明市工業發展引導專項資金節能降耗及資源綜合利用類項目的通知》明確,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全市范圍7個方面節能降耗及資源綜合利用類項目發展,2016年全市節能降耗及資源綜合利用類項目的專項資金將達1000萬元~1500萬元;4月12日上海市發改委發布關于下達上海市2016年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安排計劃的通知......綠色發展,已被公認為一個新的巨大風口,節能減排資金如何花在刀刃上?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預測,“十三五”期間,中國綠色投資需求每年將達2萬到4萬億元,而財政投入約在3000億元,最多占總投資的15%,主要靠社會投資。
財政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2016年中央財政在收支形勢緊張的情況下,仍將對支持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給予充分保障,專項資金規模將穩中有增。
中央財政資金將重點加大對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繼續實施農村環境“以獎促治”,把資金集中于突出的環境問題。進一步加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資金管理,逐步建立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績效管理機制,研究制定《水污染防治專資金績效評價辦法》,加強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績效考核,并依據考核結果獎優罰劣。
最新消息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年內有望由國務院發布實施。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土十條”文本內容已基本成熟,除財政加大投入外,還要多渠道籌集資金。
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是中央財政扶持引導的重點之一。財政部將會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繼續推進節能減排綜合示范,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快淘汰落后過剩產能等。通過與2015年全國大氣環境質量考核情況與地方大氣PM2.5降低率等實績掛鉤,2016年的資金安排將向節能減排效果好的省份傾斜,同時加強對包括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黃標車和老舊汽車淘汰、散煤替代等重點工作的資金保障。
在資金管理上,財政部將強化資金使用過程監管,實施預算執行通報制度,確保資金用到刀刃上。同時,加強有關政策措施的協同配合,強化環境監測、執法等手段的作用,突出財政資金、稅收、收費、政府采購的激勵約束作用。
國家審計署資源環境審計司負責人表示,審計部門在財政、金融、投資、經濟責任等專項審計中將著重關注資源環境保護的內容。比如,在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中,關注能源、水利、節能環保等領域重大投資建設項目開工建設情況。
要切實實現“十三五”節能減排規劃目標,政策支持是基礎,落實到位才是關鍵。首先各級政府安排一定資金予以支持和引導,國家對重點建設項目給予適當支持。但在當前宏觀經濟增速整體放緩的背景下,無論是企業還是地方政府,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資金壓力,如何保證未來相關的投資能夠有效籌措到位,無疑是決策層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其次,資金如何使用也需要嚴格的監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對資金監管缺乏有效的制度,節能減排項目的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一方面,盡管國家年年都對過剩產能行業進行清理,關停并轉一大批相關企業,另一方面,節能減排的項目也存在過度投資的情況,由于各地政府一窩蜂地開工,光伏等節能環保產業反而成為新的產能過剩產業。因此,未來有必要出臺更加細致的資金使用披露制度,讓節能減排的資金能夠花在刀刃上。
最后,在落實節能減排目標的過程中,有關部門對于節能減排目標的認識則更需要“落到實處”。各地方政府也應該正視節能減排任務,在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花大力氣,真正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