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互聯網行動計劃在2015年初政府報告提出后,“互聯網+”的浪潮來勢洶洶,加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各行各業紛紛開始了與互聯網的相互擁抱。
李克強總理曾表示,必須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擴張,形成節能低碳的產業體系,培育新的增長點,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必須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提升傳統產業和社會生活的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當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已初具規模,具備了快速發展的基礎。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互聯網+”將顛覆傳統行業的未來,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將為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帶來重大變革。業內預計,至2018年,我國產業產值將超過11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0%,成為世界最大的節能環保產業市場之一。
首先,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將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引導,注入發展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表明我國從戰略層面重視“互聯網+”對傳統行業和經濟的推動作用,意味著與互聯網“牽手”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大勢。
其次,“互聯網+”為節能環保產業帶來新業態和新模式。近年來,除“互聯網+”一詞高頻出現,智能電網、智能建筑、信息化治污等說法也屢見不鮮。這些環保領域的新鮮說法,正源于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傳統能源和環保技術的有效結合。
此外,“互聯網+”還為推動環境信息化和環保數據公開提供了良機。據介紹,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我國環保領域已經有了初步應用,環保大數據的決策支撐作用正逐漸提升。如環境保護部已完成“三層四級”的環保業務專網建設,北京環境數據中心于2013年投入使用,云南也在重點污染源數據庫的基礎上開展數據中心建設等。
“互聯網+節能減排“并不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個體簡單相加,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產生1+1>2的效果。只有借助”互聯網+“,才能構建新的產業體系,實現節能減排產業思維、理念、模式上的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