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過去一年,在增長速度換檔、結構調整陣痛、前期激勵政策消化這三股力量的疊加作用下,中國經濟進一步承壓下行。有人問“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生存都很困難,還要節能嗎?”
面對時下的疑問,發改委環資司節能處蔣靖浩副處長回應是:不節能是不行的!
長期以來,中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采取了一系列行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這個過程中,各級政府做了大量工作,然而,目前廣大公眾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中國政府承諾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這其實對能源消費或者節能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
可能化石能源消費要在更早達到峰值,從泛節能路線來說,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里,節能是最經濟最主要的途徑,對于中國來說,節能的貢獻大約在80%以上,也就是說中國對外承諾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減排目標要完成,80%是依靠節能的。蔣靖浩說,從政府到企業,不節能是不行的。
不節能不行,那么,節能又從哪里實行?
“未來節能實行雙控,我們實行能源總量和強度的雙控。”蔣靖浩介紹,下一步的節能工作重點,相關部門有系統考慮,現在正在研究制定三個文件,大體是全民節能行動計劃雙控行動的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文件過程中,相關部門在考量“十三五”的節能路徑,其中包括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管理提升。
據介紹,在涉及的一些新挑戰中,有關技術進步方面,下一步要抓的概括為兩個70%,技術層面第一個是70%煤炭的使用,中國的能源以煤為主,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是未來節能減排工作的一個重點,中國煤炭50%用于發電,還有20%的煤炭用于工業使用,再加上民用散煤,這三個加起來涵蓋了70%煤炭使用。
“另一個70%是電力消費。”目前,國家的電機系統消費的電力是60%以上,照明系統是13%左右,兩個加起來也是70%以上,所以“十三五”的重點工程圍繞節電,減煤、促進能源的清潔發展利用,70%的煤里面,燃煤鍋爐減排技術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方面。2015年余熱工程,測算的數據是3億—4億噸,以此推測,未來可能很重要的一個依托就是技術進步。所以說,未來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技術的進步是節能的原動力。
國外專家們表示,他們看到了中國節能減排的新趨勢。多年來,中國降低能源消耗的工作,大多數是由制造業巨頭承擔的,而中小型企業則竭力回避責任。在如今中國經濟降溫的背景下,一些較小企業競相開始節能。目前尚無可靠的數據顯示,采取節能措施的中國小工廠有多少或者效果如何。但許多分析人士認為,該趨勢有增無減,且將有助于加快中國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進展。要知道,中國眾多企業,它們運行都需要能源。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中小企業對中國治污戰爭關系重大。大公司在提高能效方面已取得不錯進展,F在輪到中國的中小企業降低能耗和減少碳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