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以上的資金來自財政投入。”廣元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人員江濤說,由于籌資渠道單一,雖然公共機構申報示范創建的熱情很高,但不少機構卻在資金投入上遇到困難!皟H靠財政投入的確不夠,應積極探索市場化資源配置方式。”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陳建春說,正在制訂中的《四川省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推動建立公共機構建筑節能改造的市場化機制。
合同能源管理就是一種市場化節能機制。節能服務公司前期投入為客戶提供包括項目設計、材料采購、系統改造等全套節能服務,隨后逐年從客戶獲得的節能效益中收回投資和取得利潤。
嘗試合同能源管理,成都市房管局是我省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共機構!稗k公樓最大開銷是電費,其中中央空調是耗電‘大戶’!痹摼洲k公室副主任嚴丹說,2006年單位決定對中央空調水系統進行變頻技術改造,可一估算,改造費用動輒幾百萬元,“若要財政支持一步改到位不現實!
到哪里去找節能技術改造資金?幾經尋覓,成都市房管局與一家節能公司簽訂了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由對方投入350萬元資金進行設備改造,改造后8年內的節能收益由節能公司和房管局按比例分配。8年時間,成都市房管局不僅省下350萬元設備改造資金,而且節電達24%,節約燃氣達7%。
在南充,順慶區對外公開招標,由中標的節能服務公司全額墊支130余萬元,對區機關集中辦公區實施合同能源管理,5年內節約的電費按比例用來支付中標公司的墊支,直至支付完合同總價為止。
企業“沒興趣”試試項目“打包”
2015年1月1日,《四川省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省節能協會專家尹昊認為,這是我省在引入社會資金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但在國家高級能源管理師、深圳嘉力達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事業部總經理馬艷娟眼里,四川公共機構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的步伐還“不夠快”!昂蜄|部沿海地區相比,不僅在四川的二級城市,即使在成都的省級單位也大都是分散辦公,導致每個單位能耗體量小。”馬艷娟說,節能收益100萬元和1000萬元的項目相比,二者投入的人力資源、技術設計成本差別不大,節能公司自然對小項目缺少興趣。
尹昊對此感同身受。他說,有的單位甚至不到10個人,單個項目年節能量很難達到“100噸(含)標準煤以上”的財政獎勵門檻,小收益提不起社會服務公司的“興趣”。
馬艷娟建議,由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牽頭,對一個城市的多個單位、多個項目打包、打捆立項,增大能耗體量,提高對節能公司的吸引力。
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已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達成共識,對節能服務公司簽約的單個節能項目達不到財政補貼標準的,可由我們對該服務公司下多個項目進行打捆立項以達到國家財政補貼標準,以此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馬艷娟建議,在嘗試市場化的同時,各機構應該積極主動瞄準國家政策文件,爭取獲得直接支持。據悉,2013年,渠縣住建部門曾成功爭取中央專項資金1600萬元,用于實施11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