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是兩會期間討論的最多、最熱的話題,“十三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事業該如何發展?14位行業人士紛紛發表各自的看法。
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煙氣污染物限公司董事長張開元:加速推進電力環保業“第三方治理”
圍繞工業控制來說,我的體會主要有兩點:
一是健全新技術發展機制,提高我國煙氣污染物處理技術的創新能力。目前,需要在新技術研發、轉化、推廣、產業化等方面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落實細則,鼓勵技術型企業的技術進步,讓它們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才能使國家的技術創新改革落到實處。二是加速電力環保行業推進“第三方治理”的實施,實現環境產業的專業化、規;l展!暗谌街卫怼笨梢杂行Ы档椭贫刃越灰壮杀荆龠M社會資源的公平配置,推動產業的技術進步。但電力行業的實踐也表明,在推進“第三方治理”中重點應解決責任主體、市場公平、企業誠信、糾紛解決、政府監管、政策激勵等方面的問題,以保護各方治污的積極性,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曙生:環保產業需國家政策資金全面支持
“十三五”規劃將發展環保產業作為重頭戲,發展環保產業解決環境問題,希望國家給予全面的政策支持及資金投入。東江環保作為國家危險廢物處理龍頭企業,面對危險廢物市場處理能力不足、行業技術和裝備水平較國外有較大差距、專業管理能力跟不上行業規范管理的要求、行業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將繼續堅持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工藝協同處理、技術創新推動行業工藝裝備升級、專業管理推進行業服務水平提升,同時通過“互聯網+”產業升級等創新思維,借力資本市場,積極打造平臺化協同發展商業模式,構建行業共贏的生態圈。
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趙笠鈞: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把握產業發展機遇
在新環保法實行、PPP模式推廣等一系列利好下,環保產業已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但縱觀全局,中國的環保產業還處于幼年期,面臨著低端化競爭、地方保護主義、稅收政策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制約。
我呼吁政府充分完善環保產業相關制度的頂層設計,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引導環保行業健康發展。
只有走在追求技術、產品不斷提升的高端化道路上,出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的旗艦企業,中國環保產業才能不負天時,真正成長為國家的戰略支柱產業,承擔起綠色發展的重任。
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團董事局主席孫慶炎:加強企業知識產權和商標保護
加大工業企業知識產權和商標保護,希望有關職能部門能加大假冒偽劣產品的懲治力度,警惕“傍名牌”、“打擦邊球”等漏洞,切實保護具有競爭力的好品牌、大品牌,創建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
加強環保等政策出臺的嚴肅性和連續性,先充分調研論證,結合企業實際,傾聽基層聲音,避免朝令夕改,造成企業重復投資。
全國人大代表、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正軍:保護環境 做時代最幸福的環保人
我們環保人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陽光的職業,我們驅除霧霾、潔凈土地和河流,我們在為子孫后代造福,我們在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創造價值。我們真的是這個時代最幸福的人。
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楊懷進:建雙向配額制 凸顯綠色能源價值
我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提出一些個人建議,希望能夠對政府進一步的新能源規劃有所幫助:一、進一步重視儲能及智能電網領域的技術和產業化發展,為光伏應用提供更多的配套技術支持;二、鼓勵多能互補,現實可行地將常規能源節能與發展新能源有機高效地結合起來;三、建立雙向配額制,使常規發電企業的新能源配額及其應用端的碳排放配額,使綠色能源應用的價值得以凸顯;四、重新定位高壓輸電設施投入,引入企業投資的商業模式;五、設立光伏發電項目立項資質,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六、確保電價補貼政策落實,提高階梯電價的梯度,增加火電電費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