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連跌4年,現在一斤鋼連一塊錢都賣不到,我們生產一噸鋼虧33.8元。”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冷水江鋼鐵公司董事長陳代富直言,嚴重過剩產能造成“虛胖”,亟待“瘦身”。
2016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去產能是重要任務。記者采訪前來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和相關人士,聽他們如何為淘汰過剩產能、實施創新驅動建言獻策。
決心更大實力更強
去產能位居今年結構性改革五大重點任務之首。國務院近期印發了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意見,提出了從今年開始5年壓減產能的量化指標。
“淘汰過剩產能,過去一直在提。但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壓縮產能,說明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了,解決問題的決心勇氣更大了,而且有效應對的實力更強了!比珖䥇f委員、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說。
中國經濟總量2015年突破67萬億元,財政收入超過15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超過6萬億元。實力的增強,意味著對淘汰落后產能帶來陣痛的承受能力增強了。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是淘汰過剩產能的重要一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隨著簡政放權的推進,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在減少。同時,國企改革正抓緊推進,會讓企業真正對市場敏感起來。
周密措施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發改委主任王賦說,山西今年將集中力量化解產能過剩,重點采取兼并重組、升級改造、延伸鏈條等措施,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理的辦法,妥善處理“僵尸企業”。
去產能,時不我待,需要動用“硬杠杠”。河北省工信廳廳長鄒平介紹,河北將聚焦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嚴格環保、能耗、技術標準,切實倒逼“僵尸企業”退出市場。
去產能不是簡單一個號召、一道行政指令就能完成的,涉及人員安置、資產處置等一系列難題,需要周密的保障。
“今天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過剩產能不僅涉及國有企業,還有民營企業。不能照搬以往的一些行政化措施,必須拿出新的措施和辦法!睏顒P生委員說。
他認為,首先要摸清楚各地過剩行業企業數量、關聯面、凈資產、還本付息能力,同時要分清楚責任。要堅持市場化取向,依法維護各類市場主體利益,避免一些臨時性的應急措施給長遠發展增加新問題。
“人往哪里去”經過努力將會得到妥善解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透露,中央財政將拿出1000億元作為獎補資金,主要用于職工的安置。
多兼并重組、盡量少破產是方向。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建議,重組方案銀行要提早介入,提出意見建議,介紹潛在的并購合作資源,幫助更多企業實現重組。
創新驅動提升核心競爭力
淘汰過剩產能,意味著舊動力逐漸衰減,新動力必須及時接替。這是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必須。
“形勢越困難,越是考驗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陳代富代表說,雖然鋼材生產虧損,但產品深加工大有文章可做,冷鋼不銹鋼復合板等深加工產品去年盈利6000多萬元,全行業虧損但企業照樣盈利。
“今后的發展,一定得靠創新驅動!比珖䥇f委員、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吳道聞說,廣東產業升級動作比較早,研發投入占GDP比重2015年為2.5%左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發展步入良性循環軌道。
創新的關鍵在于解決科技和經濟“兩張皮”。2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五項“重磅”舉措,包括鼓勵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及高等院校通過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等方式,向企業或其他組織轉移科技成果。
“只要我們一手抓淘汰落后產能,一手抓推動科技創新,企業競爭力會越來越強,經濟發展就能進入新階段。”唐一林代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