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強制減排只是起點,引導與激勵全社會積極主動地自愿減排,才能真正推動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可持續轉型!比珖䥇f委員、中國核動力研究院院長羅琦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開展全國性的自愿減排交易試點,大力支持和鼓勵自愿減排項目。
羅琦告訴記者,溫室氣體排放引發了一系列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2015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后,各國都把市場機制作為解決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
“綠色發展理念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且我國在世界上也承諾了到2020年及2030年的減排目標,因此應該加快發展市場化的碳交易機制!绷_琦說。
據悉,從2013年開始,我國已經在七個省市全面啟動了碳交易試點,2015年度碳市場交易總量大約6600萬噸。
但在羅琦看來,“在目前國內碳排放權實行配額管理制度下,不排除部分控排主體在沒有減排作為的情況下,仍有視作減排成果的結余配額轉讓,實際交易標的僅僅是沒有用掉的配額!
羅琦認為,現行政策下,實際上國家對核證自愿減排量的簽發管理是極其嚴格的,監督和制衡貫穿項目立項到簽發減排量全過程,其真實性、可靠性和準確性均有保障,應更加支持自愿減排項目。
羅琦建議,進一步開展全國性的自愿減排交易試點。一方面,對自愿減排項目的支持政策至少與配額管理并重;另一方面,取消對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的區域限制,支持核證自愿減排量在國內市場實現全域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