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十三五”時期綠色金融如何著力?
來源:中國環境報 時間:2016/3/3 15:31:33 用手機瀏覽

    “十三五”期間,我國需要建立一個系統、有效的綠色金融體系,以通過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幾倍乃至十幾倍的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以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全面升級。

    建設綠色金融體系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提高綠色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和融資的可獲得性,二是降低污染型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和融資的可獲得性。簡而言之,就是要為綠色項目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讓污染項目變得融資難、融資貴,以此改變投資結構,使資金轉向更為綠色的行業。在“十三五”時期,綠色金融的發展可從以下十大領域推進:

    發展綠色產業基金。過去,綠色金融主要局限在綠色信貸領域,但很多綠色項目首先需要進行股權融資。因此,要通過建立一些綠色股權基金推動綠色項目的股權融資。

    如英國在2012年建立了綠色投資銀行,雖然名叫銀行,但其實屬于投資基金,主要提供綠色項目的股權投資。據這家銀行的總裁介紹,由于國家背景的綠色基金投資到了綠色項目,撬動好幾倍的社會資金投入到綠色行業中。

    發展綠色貸款貼息。舉例來說,如果政府直接對綠色項目進行投資,一塊錢只能當一塊錢來用。如果貼息3%,也就是可以用1元的政府資金撬動33元的社會資本投資于綠色產業。但是,管理難度較大,需要識別綠色項目和優質的綠色企業。

    在國外,德國財政部委托德國復興銀行來管理綠色貸款貼息的資金,通過這家銀行尋找優質的綠色項目和企業,以此更有效率地去運用貼息資金推動綠色信貸的發展。這樣的做法在中國也可以借鑒。

    建立綠色擔保機制。這主要是解決綠色項目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中國節能減排融資項目中,IFC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共同建立綠色信貸擔保機制,對涉及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貸款進行擔保,并承擔一定比率的貸款違約損失。這個計劃總共撬動了8億美元的貸款,支持了170多個項目,且貸款損失率只有0.3%。

    未來,我國可考慮成立專業性的綠色貸款擔保機構,還可以考慮由包括省、市、縣在內的多級政府出資建立綠色項目風險補償基金,用于分擔部分綠色項目的風險損失,并支持綠色擔保機構的運作。

    銀行開展環境壓力測試。目前高污染行業所面臨的環境風險還沒有全部轉化為信用風險,但隨著環境執法監管力度的提高,這種局面將會改變。

    工商銀行已經率先通過壓力測試開始探索環境風險對銀行造成的風險。他們對火電、水泥、鋼鐵、化工等高污染行業做了環境風險對銀行不良貸款率影響的分析,并通過壓力測試估算出未來的不良貸款率,測算出環境風險和未來信用風險之間的定量關系,從而使銀行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資產配置,激勵其在減少對污染行業貸款的同時,加大對綠色行業的資金投入。

    建立綠色債券市場。這可以為綠色企業開辟新的融資渠道,解決銀行和企業期限錯配的問題。綠色債券比較適合大中型、中長期、有穩定現金流的項目,如地鐵、輕軌、污水處理、固廢處理、新能源等。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了關于綠色金融債券的公告,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發布了《綠色債券項目支持目錄(2015版)》,對我國綠色債券進行了界定和分類。除此之外,還要培育綠色債券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和評級機構,這些都將成為未來對綠色債券發行人構成約束的市場機制。

    發展綠色股票指數。目前資本市場大部分指數是“棕色”的,即包括了許多污染性上市公司的股票指數。投資者根據相應行業、板塊在股票指數中所占的比重進行資金配置,在此過程中,一部分資金被動地進入到了污染性行業。

    未來,應開發更多的綠色指數,清潔、綠色行業在這些指數中所占的比重很高,污染性行業所占比重小甚至被剔除。在歐洲,ETF指數產品中已經有20%是“綠色”的,而在中國這個比率只有1%。所以,發展綠色指數方面也具有很大潛力。

    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強制性的綠色保險制度。近年來,我國環境事故頻發,不僅讓周邊居民受害,而且環境修復成本高昂,一旦企業破產倒閉,環境事故就可能演變為地方財政壓力。為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建立綠色保險制度。

    在國外,大部分企業自愿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但國內這種自愿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推廣不是很順利。未來應該在環境高風險行業,如采礦、冶煉、皮革、危險品運輸等行業建立強制性的綠色保險制度。

    明確金融機構的環境法律責任。美國的超級基金法規定,如果銀行貸款給一個項目,而這個項目發生了污染土壤的事故,銀行就要承擔連帶責任,受影響的居民可以起訴銀行。類似法律在其他國家也被引入,這會對銀行構成強有力的約束,迫使銀行強化環境風險管理,同時在內部信貸審批流程、貸后管理、人才培訓、法律風險管理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可以預見,未來法律中將明確銀行的環境責任,銀行應該抓緊時間強化其環境風險管理能力,以避免未來的環境風險轉化為法律風險。

    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披露環境信息。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都有類似要求,但不是強制性的,目前只有約20%的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未來,應通過修改《證券法》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市場希望能夠“用腳投票”,把更多資源投資到綠色企業,但如果沒有足夠的信息,資本市場就無法識別哪些企業是綠色的、哪些企業是污染型的。

    因此,環境信息披露是強化資本市場向綠色產業配置資源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環境信息披露不但應適用于上市公司,也應適用于發債公司。

    推動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一是進行綠色投資!笆濉睍r期對外投資會越來越多,包括許多“一帶一路”項目,應強調對外投資綠色化。

    二是在G20框架下推動全球綠色金融的發展。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日前舉行會議討論了2016年的工作目標和研究計劃,這一研究組由中國和英國擔任聯席主席,致力于在全球范圍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推動銀行和資本市場綠色化、推行環境信息披露和環境壓力測試等。

    三是開展綠色金融領域的雙邊合作,吸引更多國際綠色投資者參與到中國的綠色投資當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中國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轉
今冬再添“煤改電”取暖居民27萬戶 河北南部電網
河北省2017年各市節能減排目標考核結果
中天鋼鐵集團兩大環保項目正式投運
《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發展報告2018》正式發布
福建莆田市“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發力補短板
北京確定2018年節能減排目標:萬元GDP能耗降2.5%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