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行業要聞 >> 正文
環保部:若不解決規劃環評落地難問題 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將難以遏制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6-2-25 15:29:36 用手機瀏覽

導讀:在環評亂象中,還有一部分問題出自“紅頂中介”,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政府部門與環評機構之間的利益輸送現象頻發,這也導致環評經常成為走過場。2015年陳吉寧出任環保部部長后,掀起了一場“環評風暴”,加大對環評亂象的整治力度,嚴厲打擊“紅頂中介”。

近日,環保部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環評制度性文件,意圖為環評發揮源頭預防作用提供制度保障。環保部副部長潘岳指出,此次系列環評制度性文件出臺,其首要重點是推動規劃環評落地。

據環境保護部相關消息,為創新環評制度與改善環境質量,環境保護部近期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環評制度性文件,這些文件是環保部轉變環境治理思路、解決環境治理前端即環評階段長期以來被虛置的重要措施之一。

環保部發給界面新聞的相關信息顯示,這些文件主要包括《關于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聯動工作的意見》、《關于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會商的指導意見(試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辦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管理辦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區域限批管理辦法》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機制方案》等。

2003年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將規劃環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下來,但規劃環評“未評先批”的現象屢出不窮。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公開表示,規劃環評意見難以形成剛性約束,也沒有一個追責的機制,所以規劃環評中未評先批的現象比較普遍。

2月24日,環保部發給界面新聞的一則通稿也援引該部副部長潘岳的話稱,長期以來,規劃環評“編而不評”“未評先批”“評而不用”、建設項目“未批先建”“擅自變更”“未驗先投”等現象屢禁不絕。

潘岳說,這“既是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突發環境事件的罪魁禍首,也是布局混亂、產能過剩、開發無序的主要原因!

去年,潘岳也曾指出,從2003年《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以來,通過審批的113個煤炭礦區總體規劃中,有52個是在規劃環評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審批的。

而在建設項目上,一大批工程項目未批先建。界面新聞曾報道,金沙江的龍開口、魯地拉兩座水電站、PX項目中二甲苯工程及整體公用配套工程原料調整項目、中國石油云南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等,都是未批先建的案例。

在環評亂象中,還有一部分問題出自“紅頂中介”,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政府部門與環評機構之間的利益輸送現象頻發,這也導致環評經常成為走過場。2015年陳吉寧出任環保部部長后,掀起了一場“環評風暴”,加大對環評亂象的整治力度,嚴厲打擊“紅頂中介”。

潘岳稱,當前,規劃環評落地難已經成為環評源頭預防作用發揮的“攔路虎”,如果不盡快在制度設計和執行上實現大的突破,不能在參與宏觀綜合決策、優化空間布局和嚴格區域環境準入方面充分發揮重要作用,大范圍的區域和流域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將難以遏制。

所以,自陳吉寧主政以來,環保部開始逐步調整環境治理思路,強調加強環評等前端管理。陳吉寧曾明確提出,要堅持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從改革環境治理制度入手,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環評作為重要的環境管理制度必須率先突破。

在此思路之下,環保部出臺了上述系列制度性文件。 潘岳指出,系列環評制度性文件出臺,其首要重點是推動規劃環評落地。

潘岳進一步解釋說,這批制度安排的首要重點是推動規劃環評落地。以規劃環評為引領,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潘岳表示,規劃環評是預先控制的龍頭。而環保部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規劃環評在決策鏈前端的早期介入,將“源頭嚴防”理念有機融入產業規劃、城市規劃、流域與區域規劃中。

為推進規劃環評落地,環境保護部正在積極推進《環境影響評價法》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的修訂,力爭在明確責任主體、強化管理程序及責任追究等方面取得突破,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已納入立法機關的工作程序。

這種思路顯然與以前環評階段松懈、依靠事后懲戒的環境治理思路大相徑庭,更類似于中國中醫“上工治未病”的思路。

除了規劃環評,環保部還將對建設項目進行事中事后的實時控制即“過程嚴管”,把環評貫徹在項目建設的全過程。

環保部發布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辦法》,該“辦法”明確了國家和省級環保部門監督指導責任、市縣級環保部門屬地管理職責,強化了建設單位主體責任,也規定了地方黨委政府領導職責。

潘岳強調,必須盡快建立責任追究體系。

目前,環境保護部正在抓緊制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責任追究實施辦法》,對未依法開展規劃環評,提出黨政領導干部責任追究的原則要求。

此外,《環境影響評價法》修正已經納入立法計劃,修正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大幅度提高對“未批先建”環評違法行為處罰額度,徹底解決“環境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

而針對已經建成項目,環保部出臺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管理辦法》,對一些特別重大、復雜、敏感項目在運行一段時間后,要求建設單位對其實際環境影響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有效性,進行分析、驗證與評價,采取改進措施,減緩項目實施后環境影響。

針對加強全過程管理,潘岳還特別強調要充分發揮全社會的力量,擴大公眾參與。擴大公眾參與是潘岳在周生賢時代就努力推動的環境治理思路之一。

他說,環境保護部印發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機制方案》,明確了信息公開的責任主體、范圍、方式、內容,確保建設項目環評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信息公開,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促進環保部門規范、公正、透明審批,企業依法履行環保責任,推動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媒體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節能環保產業:15萬億市場空間
環保部舉辦排放標準培訓 提升環保標準實施水平
環保部推八大工程體系 環保建設或提速
32項環評審批權限下放 環保部“瘦體強身”
環保部完成綠色GDP核算規范 7省市試點
多部法律法規亮相促進企業主動節能減排
環保部通報總量減排核查結果
專家為我國石化行業解讀環保新政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