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內江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各項政策措施,將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壓力轉化為動力,積極利用轉型升級機遇,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推進節能技改,加強管理節能和技術節能。全年規模工業能耗明顯下降,節能降耗總體形勢較好。
一、能源消費的基本情況
2015年,內江市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590.77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上年擴大5.5個百分點。從分月趨勢看,前8個月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降幅逐月減小,從9月開始降幅趨于平穩。
(一)原煤消費占比近五成。內江市規模工業主要能源消費品種中,原煤、洗精煤消費量(折標后)分別為410.32萬噸、305.36萬噸,同比下降分別為43.3%、14.3%,焦炭消費量為155.22萬噸,同比上升13.2%,按各產品折標系數折算后,占規模工業能源消費合計的比重分別為37.1%、27.6%、14.1%。
(二)重工業能耗降幅明顯。內江市規模工業中重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495.42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9.8%,比內江市平均水平低2.2個百分點;輕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95.35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5.9%。
(三)大類行業能耗下降面達58%。內江市31個行業大類中,12個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上升,19個行業同比下降。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511.50萬噸標煤,同比下降7.5%。
二、能源消費的主要特點
(一)節能形勢總體較好。2015年,內江市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7.6%,增加值同比增長8.1%,規模工業能耗增速低于增加值增速14.7個百分點,內江市規模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53%,節能形勢總體較好。
(二)能源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升。2015年,內江市規模工業加工轉換投入能源649.33萬噸標準煤,產出540.72萬噸標準煤,加工轉換效率為83.3%,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火力發電效率為35.8%,提高1.2個百分點;供熱效率為82.4%,下降0.3個百分點;原煤入洗效率為97.0%,提高5.7個百分點(計算煤矸石);煉焦效率為92.0%,與上年持平。
(三)園區能耗水平有所下降。2015年,內江市市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共7個,園區綜合能源消費為481.6萬噸標準煤,同比上升1.6%,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為10.10%,比內江市平均水平少降4.43個百分點。其中,國家級產業園區(經開區)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4.39%;3個省級產業園和3個市級產業園區均不同程度下降。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能源產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內江市工業內部主導行業仍以高耗能行業為主,且集中度較高。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業能耗占內江市規模工業能耗的比重達41.6%,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能耗同比下降7.5%,降幅比內江市平均水平低0.1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0.3%,與上年持平,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12.1%,增幅高于內江市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增加值居前5位的大類行業中,有3個行業是高耗能行業。從短期看,調整難度較大,面臨的問題較多。從長期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也需逐步實施,循序漸進。
(二)能源品種消費結構短期難以改變。內江市規模工業一直以原煤為主的消費結構,并過度依賴。近幾年,隨著天然氣、水電等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雖然原煤消費比重有所下降,能源消費結構得到一定優化,但是2015年原煤消費占規模工業比重依然達64.7%,比天然氣的比重高55.0個百分點。原煤的能效較低,浪費大、污染重,屬于低品質的能源品種。根據能源品種的發熱量測算,原煤與天然氣相比,一個標準單位原煤的熱量僅相當于一個標準單位天然氣熱量的53.7%,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既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節能降耗。同時,工業燃煤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特別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從現實經濟情況看,內江雖然有頁巖氣生產,但還遠沒有達到大量利用水電、天然氣而拋棄原煤的客觀條件,原煤消費占主導地位的格局短期難以改變。
(三)城鎮化將給節能降耗帶來一定壓力。新型城鎮化建設是黨的十八大后提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新型城鎮化會進一步釋放鋼鐵、建材、水泥等高耗能行業巨大的內需潛力,城鎮化將成為未來內江市能源需求增長的主要領域。有研究表明,近幾年我國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推動能源消費8000萬噸標煤。據數據顯示,2014年內江市城鎮化率只有44.2%,比四川省平均水平低2.1個百分點。2015年內江市城鎮化水平達到45.6%,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隨著內江市城鎮化的大力推進,必然拉動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品的生產,規模工業能耗將大幅增加,給節能降耗工作帶來巨大壓力。
四、做好節能降耗工作的建議
(一)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著力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高耗能的火電、水泥、鋼鐵工業等企業要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加大企業生產工藝的改造,大力降低能耗,努力提高經濟效益。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汽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既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特點,應重點扶持其做大做強;積極推進能源消費品種結構調整。加大以清潔生產為主要內容的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力度,通過產業政策引導等措施,鼓勵企業發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產品。
(二)積極發展新能源。加快頁巖氣、生物能等非常規能源的勘探和利用工作,力爭在短時期內實現頁巖氣開發和綜合利用。積極謀劃新能源技術,待條件成熟,建設生物質能發電廠。落實新能源發展政策,對新能源企業給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培育持續穩定增長的能源市場,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能源產業體系和市場及服務體系,促進新能源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三)密切監測節能形勢。密切加強內江市城鎮化過程中能源消費情況的監測和指導,重點關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能耗變動形勢,根據能耗指標變動情況進行判斷預測,防止能耗過快增長、不均衡增長,及時消除不合理的影響因素,確保節能降耗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