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霧霾問題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短時期內難有反轉。而作為制造霧霾的主要行業之一,房地產業被推倒風口浪尖。這個行業必須減少污染、環保生產。產業升級大勢所趨,綠色建筑就是最好的代表。上海憑借獲得38項綠色建筑三星級設計標識、64項綠色建筑二星級設計標識和18項綠色建筑一星級設計標識,榮登標準排名2016中國十大綠建城市排行榜榜首,北京深圳緊隨其后。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是由住建部發布的國家級推薦性標準,采用打分方式,對綠色建筑進行星級評價。該統計基于2015年中國各大城市獲得綠色建筑星級認證設計標識的數量,并非中國各大城市歷年以來的綠色建筑星級認證設計標識總量。海的綠色建筑全面發展,不再局限于旅游景區和高大上的公共建筑。上海獲得的綠色建筑三星級設計標識數量和二星級設計標識數量都高居榜首。北京和深圳緊隨其后,但距離榜首的上海有較大距離。相比較深圳,深受霧霾侵襲之苦的北京,更需要綠色建筑來“排毒養生”。2015年末,北京發布史上第一個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紛紛停課。如果學校建筑是綠色建筑,有新風系統等防霾設施,學生們或許更愿意待在教室里。北京需要更多的綠色建筑來為公眾服務。
“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構造的一種建筑,也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綠色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須盡量減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為居住者創造一種接近自然的感覺。
盡管近幾年中國綠色建筑發展增速較快,但是與歐美日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中國開發業務的房企,對綠色建筑的開發熱情不是很高,購房人對于綠色建筑的認可度也較低,電力、水力、金融、媒體等各行業對于綠色建筑的支持力度也遠遠不足,中國的綠色建筑發展仍任重道遠,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