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構建現代綠色產業體系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承德,置身于環渤海、京津冀區域加速崛起的大勢,已經進入加快發展的“黃金時期”。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承德快速發展的基礎。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生態保護和涵養水源,成為加快建設“生態強市、魅力承德”的必然之舉。
“深化與京津地區環保產業項目聯盟,與首創集團等央企京企合作,加快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薄笆濉逼陂g,承德將強化“智慧環保,技術引領”理念,全力打造“河北省生態環保產業示范區”和“京津冀千億級環保產業基地”。
堅持生態優先,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
承德未來的核心優勢,都集中聚焦在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上,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日前,承德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以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為主的環境產業加快發展,首批完成碳匯交易6.9萬噸,這為承德生態環保產業的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十三五”時期,承德將實現“生態環境質量在京津冀保持領先”,將生態資源作為寶貴的財富來看待,作為經濟要素來謀劃,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
剛剛過去的2015年,全市把培育特色園區和示范企業作為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清潔生產、技術引進、污染治理等途徑,對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實現企業內部、企業之間資源能源高效循環利用,打造特色循環經濟產業鏈。全市先后有5個園區和6家企業列入河北省“3255”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示范企業。
生態是支撐承德發展的最大優勢,是實現承德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放眼“十三五”,我市正通過良好的“生態引力”,吸引京津高端生產要素和優質資源,搶占區域發展制高點,努力走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之路。
“全市實施了一批循環經濟示范項目,包括菊苣產業農業循環經濟項目、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新型纖維素酶制劑項目、農林‘三剩物’制木煤項目等,促進循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市發改委有關負責同志說。
緊鄰京津,生態優良。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中,我市緊緊把握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機遇。業內人士指出,要在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持續推進環境污染綜合防治。通過創新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機制,推進生態產品市場化,真正把生態優勢變成發展優勢,闖出一條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環境友好的綠色化發展新路。
加快轉型升級,打造綠色環保產業體系
我們既要“生態支撐、涵養水源”,又要“脫貧摘帽,全面小康”,而且上項目的“門檻高、要求嚴、范圍窄”,因此,轉型升級是承德發展的當務之急、長遠之要。
“承德作為京津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態屏障,要守護好生態環境,也要尋求自身發展!笔邪l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把環保產業作為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戰略之舉,著力構建環境專用設備、污染源在線監測設備、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水污染治理設備材料、資源回收利用、節能產品與潔凈產品、環境服務七大環保產業體系,全力打造京津冀生態環保產業園!
2015年8月初,全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環保產業合作及環境治理對接會上,發布了12個方面、119個環保項目,科凈源、嘉博文、中關村智慧環境產業聯盟等一批中關村企業、聯盟,已與承德在尾礦處理、水處理、餐廚垃圾處理等方面開展合作,簽約近20項合作項目。
作為“十三五”時期的關鍵任務,只有通過轉型升級,才能解決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才能完成既要“生態美”又要“百姓富”的雙重任務,才能確保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2015年,全市按照政府推動、企業經營、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開發模式,打造生態環保產業園。在企業培育上,全市環保類企業已達89家,涵蓋了環保產品制造、環保監測服務、環保技術推廣、污染源在線設備運維、環境基礎設施運營等多個領域。
市發改委的工作人員介紹,全市在節能減排、生態保護等領域具有新興產業發展的市場優勢,中關村節能環?萍佳邪l優勢突出,兩地在資源稟賦、功能布局等方面具有很強互補性,協同發展、創新合作可以說“一拍即合”。雙方通過強化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支持新興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在大區域形成以創新驅動為根本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極。
突出協同創新,探索環保治理長效機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突出協同創新,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功能,主動適應新常態,保持經濟中高速發展,是進一步提升承德發展層次和水平的必經之路。
“在產業創新上,我市與中關村智慧環境產業聯盟建立全面合作關系,正在推動中關村智慧環境高新技術展示中心建設,推動智慧環境產業研究院、環境容量交易中心等項目落戶承德。”市發改委的負責同志說。
目前,承德已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攜手合作,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等一批實力雄厚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成功引進博天環境集團在承德建設環保儀器科研與產業化基地和環保基金。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的機遇。在經濟新常態下,緊緊圍繞“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國家綠色發展先行區、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國際旅游城市”的“三區一城”發展定位,全面打造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效環保治理機制。
市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正在探索政府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深化與河北航天、河北先河、天津同陽等公司的合作,廣泛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推動建立排污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的環保新機制。
目前,承德已完成《關于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按照《方案》目標要求,到2017年底,實現50%以上的縣區級以上的城鎮集中生活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治理設施委托第三方托管運營;30%以上的省級產業示范區、經濟開發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整體打包,委托第三方治理企業進行設計、建設和運營;電力、鋼鐵、水泥企業污染治理設施由第三方托管運營的比例不低于80%;到2020年,第三方治理在全市治污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全面推開,優質、高效、完善的第三方治理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第三方治理業態和模式趨于完善。
同時,承德正在籌備設立環保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目前環境基金募集工作已全面啟動,首期基金已進入方案設計階段,預計首期基金額度不低于50億元。
展望“十三五”,我市將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創新發展機制,精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任務落實。對于承德而言,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必須擔負起的政治責任,必須以全方位開放拓展創新發展空間,牢固樹立全方位、包容性、區域協同開放理念,才能提升產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