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啟動通知展全國碳市場框架 發改委大禮包分送地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16/1/21 14:57:57 用手機瀏覽

    超級寒潮席卷大半個中國,全國碳市場啟動工作卻更加火熱。   

    本周,國家發改委氣候司連發大招,推動全國碳市場啟動工作。1月19日,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隨通知下發的5個附件為地方發改委統計核查排放數據、管理第三方核查機構提供了參考。   

    1月18日,“中國碳市場重點行業企業高層培訓研討會”召開,80多家歐盟、美國、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交流討論碳交易的實踐經驗。中石油、中石化、大唐發電等央企,都委派了集團公司和主要二級公司碳業務負責人參加會議。 

    在碳圈人士看來,這些舉措無疑為冷寂已久的碳市場帶來  了新活力。不過,武漢大學氣候變化與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洲提醒,全國碳市場能否順利啟動,還有賴地方政府部門和領導的決心、意志和推動力度。 

    碳市場啟動通知無約束力    

    接近國家發改委氣候司的知情人士表示,1月19日的通知并無約束效力,只是結合京津滬等七大碳交易試點的運行經驗,為地方發改委提供參考。不過,該通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來全國碳市場的框架。   
    附件一《碳排放權交易覆蓋行業及代碼》明確了全國碳市場將覆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行業,包括原油加工、乙烯、電石、合成氨、甲醇等18個子行業。除此之外,其他企業自備電廠也按照發電行業納入。   

    附件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企業碳排放匯總表》顯示,需要統計的控排企業數據包括,從2013年到2015年企業納入碳交易的主營產品信息、能源和溫室企業氣體排放相關數據。后者包括企業綜合能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和企業或設施層面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值得注意的是,排放數據詳細到“設施層面”,對管控單位和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附件三《碳排放權交易碳排放補充數據核算報告模板》中,不同行業配額分配補充數據各不相同。結合附件二中的“主營產品信息”可以看出,配額分配方式或許包括歷史強度法和基準線法。   

    對于第三方核查機構,附件四《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及人員參考條件》建議,核查機構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企業注冊資金不少于500萬元,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開辦資金不少于300萬元。符合核查員要求的專職人員至少10名,所申請的每個專業領域至少有2名核查員。 

    注冊資金和核查人員數量的建議,和七個試點類似。在注冊資金上,湖北、深圳、天津未提出要求,北京門檻為300萬,上海門檻為1000萬(企業法人)和500萬(事業法人),廣東門檻為1000萬,重慶門檻和附件的建議相同。在核查員人數上,附件建議的10名和粵深渝津四市場的要求一致,其余三個試點則少于10名。   

    另外,七個碳交易試點省市備案的碳排放核查機構可繼續核查工作,不過機構近3年在國內完成相關領域項目總計應不少于20個,這比試點地區的要求更加嚴格。   

    利益沖突方面,核查機構與從事碳資產管理和碳交易公司不能存在資產和管理方面的利益關系,如隸屬于同一個上級機構等;核查機構沒有參與任何與碳資產管理和碳交易的活動,如代重點排放單位管理配額交易賬戶,通過交易機構開展配額和自愿減排量的交易,或提供碳資產管理和碳交易咨詢服務等  。

    除核查機構外,附件還制定了核查員的參考條件。例如不得同時受聘于兩家或以上的核查機構,在相關領域有2年(含)以上的咨詢或審核經驗,并作為組長或技術負責人主持項目累計不少于2個,或作為組員參與項目審核或咨詢不少于5個等。 

    附件《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第三方核查參考指南》建議,要進行簽訂協議、核查準備、文件評審、現場核查、核查報告編  制、內部技術評審、核查報告交付及記錄保存8個核查步驟。    

    納入企業名單應公布   

    通知及附件下發后,地方政府部門開始部署落實工作。湖北省發改委氣候處當天即聯系專家等相關人士,于20日召開會議討論落實工作。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該通知首先提出的難題就是,如何確定控排單位名單,統計并核查排放數據。   

    武漢大學氣候變化與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洲表示,試點地區在能力建設、人才隊伍、制度框架和經驗積累上都有優勢,而非試點地區從零開始,人才儲備不足,企業基數大、交易  意識薄弱,難度相對大一點。他建議,這些地區的政府和企業 “越早行動越積極效果越好,越晚行動越被動,越容易吃虧”。 

    對于試點地區來說,納入行業就是一個大難題。首先,那些國家納入但試點未納入的行業,其中的企業,在國家出臺了管理辦法和行業核算標準后,已經著手準備工作,例如航空業已經開始了內部碳盤查工作。 

    天津科技大學能源環境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振清建議,政府應盡快公布納入市場的企業名單,讓企業盡早準備。一旦市場啟動,就可以操作,而不會有過長的等待和熟悉時間,為國家碳市場的順利啟動和健康運行打下基礎。   

    七個試點中,湖北在這方面的工作量最大。因為其他試點的控排企業門檻低于或和通知的建議大致相當,控排企業幾乎符合建議要求,而湖北年綜合能源消費量6萬噸標準煤的起征點和通知建議的1萬噸相差甚遠。要在短時間內摸清并核查眾多企業龐大的基礎數據,并計算分配配額,工作量大、任務重、時間緊。 

    對于試點納入而國家未納入的行業,孫振清建議保留這些企業,這樣利于市場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政策的嚴肅性。而且,2014年12月出臺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中明確各地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決定總量和納入行業。

    保留后,還可以由地方政府制定或者沿用此前配套的政策、配額分配辦法以及懲罰機制等。當然,這些地方政策需要和國家政策進行對接,如懲罰力度、軟環境建設等。   

    對于方法問題,若有國家的,用國家的;沒有國家,臨時可以用地方的。比如航空業,國家出臺了核算標準,上海的方法就不能用了。多個試點都有的行業,國家要出臺統一的核算方法。   

    針對有地方特點的行業,在國家未出臺統一辦法前,可以采取地方自己的標準。暫行辦法也提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結合本地實際,可制定并執行比全國統一的配額免費分配  方法和標準更加嚴格的分配方法和標準”。 

    “無論試點還是非試點,2016年都是關鍵的一年,任務重時間緊。地方能否配合國家完成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工作,取決于當地政府部門和領導的決心、意志、推動力和領導力!饼R紹洲總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我國碳強度下降目標提前3年完成
60億交易額!全國碳交易已達2.7億噸!
中國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轉
碳市場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首批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開始擬定
新模型精準預測土壤“碳排放”
四川省率先完成新一輪企業碳排放報告、核查與監測計劃
加快出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
國內首個碳排放檢測研究實驗平臺完成調試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