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智能建筑市場成長迅速 綠色節能仍是短板
來源:中國商網 時間:2016/1/20 14:06:15 用手機瀏覽

  在影視劇中,人們常常會看到各式各樣的智能建筑,尤其是在一些描繪未來科技的宣傳片中出現的全自動化智能建筑場景確實十分博人眼球,比如早晨起床,中央控制系統就會自動調節房間光線、播報當日天氣、房間溫濕度,一按手機就可以自動收衣服等。但這就是智能建筑的全部嗎?

  “智能”在哪里

  盡管智能建筑概念被炒得火熱,但對于什么是智能建筑,其實大多數人并沒有明確的概念,通常會把智能化的家居和能給生活提供便利性作為對智能建筑的定義。不過,在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技術開發中心主任蘇運升看來,科幻片中的智能建筑只體現了其功能的一部分而已!爸悄懿皇亲詣踊侵呛湍,‘智’代表環境智慧,‘能’意味著能源轉型。”蘇運升說道。

  據蘇運升介紹,智能建筑是指將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最優化組合,是隨著人類對建筑內外信息交換、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和節能性的要求產生的。智能建筑及節能行業強調用戶體驗,具有內生發展動力。建筑的智能化能夠提高客戶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適用性,降低使用其成本,已成為發展趨勢。

  “智能建筑”概念來自于“智能大廈”,早期智能大廈主要是指“樓宇自動化系統”。隨著計算機網絡系統及與之相關的辦公自動化系統、現代通信系統在現代建筑中的重要性不斷顯現,就自然形成了以“3A”為標志的智能建筑新概念。

  近年來,智能家居概念非常熱,出現了諸如智能插座、智能燈等很多產品,而在蘇運升看來,智能家居產品只是智能建筑的一部分,智能建筑包裹著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主要講內表皮,是室內部分。智能建筑的“智”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建筑外表皮與自然互動的部分,風、水、太陽光怎樣通過建筑物的外表皮吸收能源、收集雨水,表皮技術將成為未來建筑的重要發展方向。

  有專家指出,目前國內智能建筑的“智能”更多的是偏向如何節能環保,而不是一味地堆砌高科技。

  近日,中國節能協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分院、霍尼韋爾聯合發布的《中國智慧建筑調研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中國的智慧建筑未來會向更綠色節能的方向發展,而產業政策、行業標準和用戶體驗是建筑智能升級的主要驅動力。

  隨著時代的前進與發展,“智能建筑”的范圍也在不斷地發展與充實。由于建筑智能化技術的大量應用,具有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功能的住宅小區、辦公樓、購物中心等等業態都紛紛出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并為環保節能作出了一定貢獻。

  此外,投資智能建筑也并不是只對使用者有益。對開發商而言,智能建筑帶來的好處更多。上述白皮書顯示,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40%,與普通建筑相比,智慧建筑能減少50%的能源使用。建筑智能化設計和建造,將為樓宇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節省高達9%的成本,同時資產價值將因此增長7.5%。共享的網絡硬件設施可節省8%至12%的安裝成本。此外,升級能源系統將獲得20%至30%的投資回報,并使建筑資產獲得相當于投資額三倍的增值。

  市場前景廣闊

  中投顧問發布的《“十三五”數據中國建設下智能建筑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我國智能建筑市場規模將由2012年的4.27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10.4億美元,為先進的建筑技術和服務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所呈現的將是亞洲新建建筑市場快速發展的景象,同時也帶動了智能建筑的迅猛發展。

  傳統的樓宇中照明、空調的能耗占整棟樓宇40%左右的比例,如何合理地去實現綠色節能需要智能建筑來幫助實現。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引入智能建筑概念,目前已步入快速發展階段,2014年市場規模已達4000億元。特別是隨著《智能建筑設計標準》、《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等一系列標準的相繼出臺,國內智能建筑市場逐步從無序走向有序。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國家戰略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入鋪開,更助推了這一產業的進程。有預測顯示,中國智能建筑產業未來將以20%的年增長速度一路向前。智能建筑已成為21世紀房地產投資開發的主導方向。研究機構Gartner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智能建筑工程量相當于歐洲智能建筑工程量的總和,約占世界總量50%。中國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商也已超過5000多家。2014年,中國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市場規模達到4000億元,未來智能建筑行業將迎來爆發性增長。

  清華大學江億院士也指出,智能建筑不只是進行數據的收集和展示,還要根據用戶的需求主動進行分析和作出調整。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扶持,未來智能建筑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綠色節能發展仍不足

  目前,全國各大城市的新建辦公樓宇和商業樓宇等很大程度上都體現了智能建筑的取向,這也就意味著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已經成為現代建筑的標準配置。然而,智能建筑在國內的發展狀況也并不令人滿意,系統穩定性差、功能實現率低、智能化水平參差不齊,一直都是智能建筑屢遭詬病的問題。

  上述白皮書認為,我國各類建筑的整體智慧水平較高,安防與安全的優勢尤為突出,綠色節能還處于薄弱環節。霍尼韋爾自動化控制系統集團大中華區市場信息總監嚴寶龍表示,目前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基于人們對建筑安全的重視,安防、消防等領域的標準較完善,且標準具有強制性,使業主能按照標準嚴格執行。而在建筑節能領域,由于起步較晚,相關標準對建筑材料、主動節能方式等沒有嚴格規定,且標準多為提倡性的,業主執行得不是很到位。

  此外,在運營過程中,節能的投資回報率不清晰也是影響建筑節能的一個關鍵因素。嚴寶龍認為,盡管智能系統能在樓宇的整個生命周期中能降低40%至60%的人力成本,但是很多運營方沒有看到投入綠色節能系統之后的回報率。簡單地說,節能沒有量化的數據,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不過在當下,要實現理想中的居住狀態還需經過多年的迭代和進化。蘇運升認為,要讓智能建筑得到普及,普通大眾首先應該更新對于建筑和居住方式的看法。隨著大眾逐漸接受并使用智能建筑產品,在技術的推動下,智能建筑將慢慢從概念成為現實。在智能建筑得到普及的那一天,擁堵、污染等大城市病或將得到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欽州市將綠色節能理念融入城市建設中
推廣建筑節能 “筑!痹谛袆
綠色節能是國內智慧建筑的薄弱環節
綠色節能是國內智慧建筑薄弱環節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醞釀首批項目 目標綠色節能
湖南綠色千億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安徽省建筑產業刮起“綠色節能風”
中美承諾限制碳排放 太陽能行業迎來發展新契機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