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網能源研究院發布《中國節能節電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和電耗雙降,各地區單位GDP能耗和電耗呈現不同下降趨勢,部分高耗能產品單位能耗和電耗明顯下降,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高耗能行業節能潛力高達3.3億噸標準煤
報告顯示,根據我國2014年能耗水平以及國際先進水平測算,我國工業領域13個產品生產的節能潛力約3.28億噸標準煤,其中電力、建筑陶瓷、合成氨、鋼、墻體材料、水泥、煉油分別為17475萬、3683萬、3135萬、2808萬、1845萬、1486萬、1006萬噸標準煤。這幾種產品占13個高耗能產品節能潛力的95.8%。
以火電供電煤耗為例,1.75億噸標準煤的節能潛力占到13個高耗能產品的一半以上。2014年,我國火電供電煤耗為319克標準煤/千瓦時,而同期國際先進水平 為275克標準煤/千瓦時。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還較大。
但近年來,我國能耗強度在持續加速下降。2014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為0.765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4.6%,與2010年相比累計下降了13.3%。自2006年以來,我國能耗強度一直呈現下降趨勢。其中,2010、2011、2012、2013年分別下降了1.7%、2%、3.6%、3.7%,下降速度呈現逐年加快的態勢。
電耗強度方面,下降速度也顯著加快。2014年,全國單位GDP電耗為999千瓦時/萬元,同比下降2.84%,與2010年相比累計下降2.53%。與能耗相比,電耗強度的下降沒有那么明顯,其間呈現反復和波動態勢。
未來能耗以及電耗如何運行?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分析認為,總體來看,進入經濟新常態后,影響未來電力需求的因素比較復雜,特別是高耗能產業產能普遍過剩,用電量下滑是大概率事件,電力需求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加大。同時,先進制造業、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將 較快增長,用電能替代散煤等化石能源的空間十分可觀。下一步需要根據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進程,加大主動分析和預判。
在能耗和電耗強度雙降過程中,工業能耗下降尤其引人注目。2014年,乙烯、電石、銅冶煉、鋼等高耗能行業綜合能耗下降明顯,同比分別下降7.2%、4.4%、3.7%、2.7%。部分企業產品能耗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火電領域,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技術快速發展,2014年,我國在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已經有68臺,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上海外高橋三廠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平均供電煤耗為279.39克標準煤/千瓦時,凈效率達到44%,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鋼鐵水泥總能耗均出現下降態勢
能耗強度下降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與2013年相比,2014年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實現全社會節能量超過2億噸標準煤,占 能源消耗總量的比重接近5%。
報告顯示,在能源消費體系中,工業是耗能大戶。在2013年我國30億噸標準煤的終端能源消費中,工業消費占68.4%。而在節能方面,工業節能自然也就吸引了更多關注。
以鋼鐵行業為例,近日召開的2016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通報顯示,2015年,全國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為3000萬噸。而自2013年以來,累計淘汰落后產能達到9144萬噸,與我國當前鋼材出口總量基本相當。
然而,我國2014年粗鋼產量仍然高達8.2億噸,接近全球總產量的一半!笆濉逼陂g,國家將繼續推進高耗能行業去產能,鋼鐵行業落后產能將進一步縮減。
2014年,全國重點統計的鋼鐵企業總能耗為3億噸標準煤,同比下降0.5%,為2012年以來首次下降。能耗強度的下降和產能縮減是兩個主要因素。
同時報告還分析了鋼鐵行業近年來主要節能措施,其中,加強余熱余能回收利 用,推進煉鐵用能結構優化,加快能源管理中心建設這三類措施節能效果最顯著。
同樣是能耗大戶的建材工業,2014年能耗總量為4.97億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4%。報告也指出,事實上,由于一些非建材工業企業在產品生產中的制造了大量水泥等建筑材料,這些產品生產所消耗的能源并沒有納入建材能耗統計核算中,所以建材工業實際能源消費可能被嚴重低估。
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5年,建材領域水泥和平板玻璃累計削減產能分別為11900萬噸和4860萬重量箱。2014年,全國水泥產量為24.8億噸,平板玻璃產量為7.9億重量箱。根據國家政策,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利用率明顯低于國際水平的產業是節能工作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
所以在建材領域主要節能措施中,淘汰落后產能首當其沖,2014年,建材工業化解過剩產能取得初步成效。另外,推廣節能新工藝、提高產業集中度、優化調整產品結構也對節能起到了關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