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京津冀環保一體化:合力解決霧霾惡循環
來源:中國經濟網 時間:2016/1/6 14:24:03 用手機瀏覽

  新年伊始,京津冀新年的打開方式不是藍天白云,而是“爆表”霧霾,灰黃色的天空讓市民心中倍感不悅,4日,久違的風吹散了新年的第一場霾,北京、天津、河北多地迎來了新年后的首個藍天。

  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北京市調研并主持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并在會中強調要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特別是北京作為重點的重點,針對存在的問題、薄弱環節和冬季大氣污染物排放增加的情況,采取法律、經濟、技術和行政等更加強化的防控手段措施。

  京津冀地區陷入“霧霾惡循環”

  “痛癥”時刻影響民生

  2015年,特別是在12月份,霧霾籠罩京津冀,AQI頻頻爆表,偶爾迎來的冷空氣曾試圖清掃出一抹藍色,但均已無奈收場,僅僅走一個過場便草草了事。京津冀地區似乎進入了一個霧霾惡循環,眼睛一閉一睜,藍天轉瞬即逝。

  霧霾在2015年完全影響到了我國正常的生產和生活,計劃好的航班因它取消,高速關閉交通運輸得不到緩解,學生停課家中無人照看,長期見不到太陽的大棚蔬菜收成不好,鼻炎咽炎呼吸道炎癥等各種病癥頻發,醫院應接不暇......霧霾的“痛癥”樁樁件件都影響著民生,也讓霧霾成為了2015年出鏡率最高的詞語之一。

  昨日,記者從北京市環保局得知,2015年北京PM2.5濃度為8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但仍超出國家標準1.3倍,成為北京大氣污染治理的突出問題。

  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2015年,北京空氣質量達標天數186天,占全年天數的51%,較2014年增加14天,其中一級優的天數增加13天;2015年重污染共46天,占13%,較2014年減少1天。2015年重污染日PM2.5平均濃度為239微克/立方米,雖然只占全年天數的13%,但對年均濃度貢獻超過三分之一。

  天津和河北多地相關數據雖還未公布,但污染程度和天數大家也有目共睹,大氣污染治理依然是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的阻礙,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共同課題。

  2020年京津冀地區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40%

  三地合力摘掉污染“黑帽”

  2015年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區PM2.5年平均濃度要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PM2.5年平均濃度要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比2013年下降40%左右。

  對于《規劃》出臺的意義,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資源環境經濟學研究室主任張耀軍曾表示,無論生態補償是何種形式,從質量改善角度來看,京津冀三地的生態環境利益是共同的,國家和地方政府需從全國統籌的角度考慮京津冀的發展問題,將《規劃》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地方政府的執政目標中,將綠色生產生活的理念融入到政府、企業和公眾中,才能實現京津冀地區的環境質量改善和區域的協調發展。

  2015年年底,各省市也在“十三五”環保規劃中提到了重污染天氣治理,了解到,河北省對于“治霾”的力度最大,河北在規劃中提到,要環境治理大見效,空氣質量改善程度明顯高于以往,污染嚴重的城市力爭退出全國空氣質量后10位。北京也在規劃中提到,北京建議提出要將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

  從五年規劃來看,京津冀地區已經對大氣污染治理進度下達了“硬任務”。

  解讀2015年京津冀環保一體化

  三地共同推行多項合作!氨趟{天”

  2015年這一年,環境保護作為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三地無論是從投入、政策、合作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很多努力,來共同營造一個舒適的生存環境。

  據記者梳理,去年6月,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治理“路線圖”,即《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將于本月正式啟動編制。該規劃是我國首個“區域空氣質量達標規劃”。此外,今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投入的資金將達59億元。

  去年7月,北京環保局召開通報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治理的工作安排。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莊志東表示,協調區域逐步統一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據記者了解,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我國要嚴格控制區域煤炭消費總量,實現區域削減燃煤8300萬噸。莊志東提出,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京津冀晉魯取消工業園區燃煤鍋爐,京津冀魯基本完成農村散煤的替代工作。

  另外,記者了解到,除了煤炭控制,京津冀三地還在化解過剩產能方面發力。

  數據顯示,北京市關停四大燃煤電廠,調整退出高污染企業1200家;天津市行政轄區內鋼鐵、水泥、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分別控制在2000萬噸、500萬噸、1400萬千瓦以內;河北省淘汰鋼鐵6000萬噸、淘汰全部10萬千瓦以下非熱電聯產燃煤機組。

  去年11月,河北省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產業要綠色化,能源也要低碳化。意見中提到,要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力爭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以上。

  去年12月初,京津冀三地環保廳局正式簽署《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以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為重點,以聯合立法、統一規劃等十方面為突破口,聯防聯控,共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同月,京津冀三地聯手建設了京東涵養區,平谷區與天津薊縣,河北三河市、興隆縣山水相接,三地在生態環境保護、交通設施、旅游休閑等五大領域40個項目上展開合作,共謀發展。三地就創建京津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達成共識,聯手保護山水林田湖資源,共同打造環繞京東的生態環境保護圈。

  2015年年底,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京津冀為生態環境劃定了紅線,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減少,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

  通過記者梳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2015年京津冀在環保方面為一體化做出的努力。筆者以為只有三地協同,建立區域間財政平衡的機制,完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生態涵養地區的財政補貼。這樣,協同治污的步子才能更快一些,藍天碧水才能多見一些,我們的“心肺之患”才能減輕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以電生火” 或將顛覆傳統燃燒方式
中國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轉
“工業園區節能環保循環產業聯盟”在寧成立
今冬再添“煤改電”取暖居民27萬戶 河北南部電網
河北省2017年各市節能減排目標考核結果
黑龍江多舉措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中天鋼鐵集團兩大環保項目正式投運
《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發展報告2018》正式發布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